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东北生猪复产调查:养猪户也不希望猪价大涨

  “今年的高猪价,还是头一次遇到。”今年43岁的史长江对猪价最为敏感,不仅是因为他自家有一个年出栏生猪1500头的养殖场,还因为他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型超市卖猪肉。


  史长江家住新民市大民屯镇章士台村,新民市位于辽宁省中部,是由沈阳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跟沈阳市沈北新区接壤。而沈北新区正是国内被官方确认首例暴发非洲猪瘟疫情的地方。最近,第一财经记者深入新民市,就当地生猪复产情况进行调研,当地养猪户向记者讲述了这场疫情给他们带来的深刻感受和吸取的教训。


  史长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高价肉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很大,其实对养猪户的影响也很大。“咱们家开超市感受最为明显,没有暴发非洲猪瘟以前,超市每天能够卖50~100斤猪肉,现在肉价高了,肉都卖不动。每天只能卖8~10斤,有时候甚至是2~3斤。”


  其实,包括史长江在内的整个养猪群体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高猪价不可持续”,一方面为长远计,“养猪不是挣这一年的钱”;另一方面,如果高猪价持续,会抑制猪肉消费,时间一长,有可能改变国人的饮食习惯,会影响之后对猪肉的持续需求。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2018年8月3日发布,8月1日,沈北新区某养殖户的生猪发生疑似非洲猪瘟疫情,存栏383头,发病47头,死亡47头。之后的8月3日,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该起疫情为非洲猪瘟疫情。


  “虽然疫情没有波及新民市,但当地农户非常重视,毕竟牵涉到公司和个人利益。因此,在防控方面,农户们做得相当积极。”史长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如今,距离非洲猪瘟传入中国已经过去1年3个月。在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在疫情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国内猪价上涨,生猪产能供需失衡。


  猪肉事关国计民生,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恢复生猪生产政策措施的落实,近期生猪生产正在出现转折性的积极变化。

东北生猪复产调查:养猪户也不希望猪价大涨


  跟公司合作养猪,避免了猪瘟侵入


  2016年,在决定进入养猪行业之前,史长江做过一次市场调研,他走访了解到,本村一位养猪大户,因为一场蓝耳病的暴发,养猪场里的300多头猪,一夜之间全部死了,导致其倾家荡产。


  这让他印象深刻,“散养户养猪,可以挣大钱,但也会全军覆没。”调研带来的谨慎,让史长江受益匪浅。


  看到周边亲属跟企业合作养猪挣到钱了,史长江就寻思以“公司+农户”的模式投身养猪业。他说,非洲猪瘟暴发以来,自家的猪场就一直都没有断过猪。今年3月14日,刚把猪场的700多头肥猪卖掉,赚了15万,然后公司补助30多万;空栏20多天后,4月15日,又进了一批小猪;在11月20日前后,这些也已经悉数卖掉,准备在12月再进一批小猪。

 

  史长江坚持养猪的信心,不仅在于新民市当地并未暴发非洲猪瘟,更在于其听从公司指导,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切断疫情进入的渠道。比如,在猪场入口处安装封闭连廊,阻断病毒进入。此外,对外来物资、人员、车辆进行消毒处理。


  “养猪这个行业,好人不爱干,孬人干不了。付出辛苦不说,养一天猪,从养猪场出来,回家进屋就得洗澡,不然味道太大。像今年疫情挺严重的,每次进猪场之前,都得洗澡、换衣服、换鞋。”史长江说,“谁都害怕发生非洲猪瘟。”


  他回忆起今年4月进仔猪的时候,“人家问我,‘外面人心惶惶的,你敢进猪吗?’我回应说,既然公司愿意投猪苗,我就肯定会做到最好。”


  在史长江进行上述调研时,隔壁的前当堡镇前当堡村村民洪顺,已经将原来的种鸡场改造成现在的养猪场,由养鸡跨界去养猪,从存栏500头逐步扩大到2300头,也算是当地的养猪大户了。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