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第一产品经理炼成记
时间:2019-12-03 16:16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这个全体中国人最朴素的愿望,却因各种各样的造假、添加和残留而不得不留下难以弥补的缺憾。 “要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既要从技术上能够识别出风险点,又要建立食品安全的全产业生态链,人人参与,全社会共治。”已经与食品安全检测打了数十年交道、有着“中国食品安全第一产品经理”之称的桑黎川如是说。 从研发食品快检设备,到普及食安知识,再到构建食安领域全流程解决方案,桑黎川亲身感受着食品安全领域大大小小的风险事件和处置过程,也亲眼见证了中国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政策演进。
“操着总理的心” 提起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2011年的“地沟油”事件是中国人心头永远的痛。 当年,不法分子生产了数以万吨的“地沟油”并流入了市场,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当时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却无法做到区分出“地沟油”。2011年12月,当时的卫生部向社会公开征集“地沟油”的检测方法,并组织了国内最权威的几家检测机构报送方案,但结果并不乐观,甚至有国家级的检测机构提供的方法把“地沟油”误判为优质食用油。 国家有关部门向国外权威机构求助,但人家根本没遇到过这个问题,所以也是无功而返。 然而,令业界意外的是,一家看似没有任何光环加持的民营科技公司报送的方案,在几百种方法中脱颖而出,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成本低廉,最终成为三个优选快检方法之一。 这家公司就是北京智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场“地沟油”事件让这家公司“意外”走红,“我们有幸守护了中国人的食品安全,让‘地沟油’彻底现了原形!”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家在社会上似乎名声不大的公司,其实在食品安全领域,却早已是翘楚。 桑黎川,由于数十年来一直痴心于中国食品安全事业,被业界戏称为“干着民工的活,操着总理的心”,也是行业内公认的“中国食品安全第一产品经理”。 结缘食品安全 1985年,桑黎川大学毕业时,食品安全还不是社会的热点话题,他也不会想到自己一生追求的事业是食品安全。学林学专业的他,顺理成章地被分配到林业局工作,随后在担任乡里的副乡长时,他才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中国农产品生产的现状、感受到食品安全对老百姓生活的重要,这为他以后从事食品安全行业积累了来自基层的经验,也养成了他更加敏锐的市场感觉。
2013年,智云达在“第八届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评选活动”中,获得品牌50强及医疗健康专场“行业成长力之星”项目路演PK赛第一名。 桑黎川的爱人桑华春,是大学同班同学,是四川自贡市质检所食品室主任,研究的重点一直是农产品的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在中国农产品检测方面,当时我国还局限于“法检”,而桑主任则醉心于“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因为许多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更是需要通过快检,来验证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对农产品、食品安全尤其敏感的桑黎川,竟然成了他夫人的“产品经理”,经常会提一些建议与意见,这大大开拓了桑主任的视野。 1995年,桑主任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博士生,桑黎川毅然辞去公职到北京“陪读”。实际上,在北京这个舞台上,桑黎川开始了他有关农产品、食品检测产品领域的贸易,敲开了这一领域之门。 2005年,桑黎川承担山东济南的“快检盒子”(即后来快检仪的前身设备)的开发任务,桑索性正式创办了智云达公司,专业生产食品安全检验设备。由于食品安全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事情,不法分子对食品的添加也五花八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也没有国外现成的设备可供使用。桑黎川善于发挥自己在软件管理系统方面的特长和优势,同时向国家顶级的食品检测机构不断学习,并三顾茅庐,聘请北大、农科院、中农大等机构的研究员、教授和年轻的硕士、博士到公司工作,同时,这时候在北京大学任教的夫人“桑主任”——桑教授,倒过来成了他最好的技术顾问。很快的,智云达终于研发出多种适合中国国情的食品快速检测设备及软件管理系统,守护国人“舌尖上的安全”。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