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网红食品成“网坑”?购买要谨慎

  网红奶茶、网红冰淇淋、网红小龙虾、网红粽、网红蛋糕……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红食品进入公众视野,以新奇的外观和口味受到消费者热捧,一些网红食品更成为一段时间内的“新食尚”。不过,近日有多名市民向我们反映,他们购买网红食品后问题频出。

 

  “网红食品噱头足,吸引力大,但食品安全没有跟上。”在11月21日的采访中,有不少市民坦言,网红食品“出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但其上市种类依然层出不穷,很多所谓的网红食品并不是由正规厂家所生产,甚至没有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却摇身一变成“爆款”,消费者在购买之时还需谨慎。

 

  不少市民吃过网红食品的亏

 

  市民任先生曾在网上购买过一款网红八拼千层蛋糕,包含抹茶奥利奥、冰淇淋坚果、芒果、草莓、榛子巧克力、红丝绒车厘子、抹茶红豆和蓝莓芒果8种口味。“由于这款蛋糕口味多,价格是一般千层蛋糕的3倍,当时被身边朋友‘种草’。”任先生说,他在网上找到一家购买单数最多的蛋糕店,直接下了单。

 

  当天下午,任先生按照事先与商家约好的时间去蛋糕店拿货,到达指定地点后,他找了好几遍都没有找到具体位置。“这家蛋糕店不是连锁的,买的时候对方称是私家定制。”任先生到蛋糕店时,看到地上摆放着乱七八糟的水果,工作台上还有很多零碎的蛋糕边角料。当时,他觉得有可能是刚做完蛋糕没来得及清理,便没有多说什么。

 

  “蛋糕做得的确很漂亮,外观和图片上相差不大,拿到时还挺欣喜的。”任先生到家后就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还邀请隔壁邻居一起品尝。可是,蛋糕的味道让他有些失望,有几款口味甚至有些变味,“芒果口味的千层蛋糕吃出一种糜烂的感觉”。

 

  采访中,不少市民均表示吃过网红食品的亏。今年端午节,汪女士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在网上买了一些网红粽。“辣条粽、榴莲粽、臭豆腐粽、星冰粽,这几款最热门最奇葩的我都买了。”汪女士说,她买的这几款网红粽几乎没有好吃的,大多是咬一两口就扔掉了。

 

  “最糟糕的是,我吃完几口辣条粽后,当晚就拉肚子,第二天整个人都有些虚脱。”汪女士说,网红粽寄到时只有简单的塑封袋进行真空包装,上面有一张小贴纸,写着粽子的口味,却没有生产商、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关键信息。她坦言,现在很多网红食品不仅价格贵,而且不知道用料是否符合规范,甚至有些是“三无”产品,吃了对身体可能有伤害,以后再也不敢买了。

 

  “网红”或只是种营销手段

 

  “大部分网红食品言过其实,主要是靠炒作,消费者往往会盲目跟风,从而造就这些网红食品的成功。”市区某连锁蛋糕店的工作人员说,大多数网红食品会搭些“花架子”吸引眼球,但用料差、不卫生的情况比比皆是,特别是一些家庭作坊里生产出来的食品往往打着“私家”名义,可实际是“三无”产品。

 

  “虽然我们也曾推出过一些网红款蛋糕,比如脏脏包、蜂窝煤蛋糕,但都会在说明书上标注配料、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该工作人员说,就目前来看,经过大众测评真正“活”下来的网红食品少之又少,“网红”在更多情况下是作为商家销售食品的标签,是一种实打实的营销手段。

 

  “网红食品我很少买,关键是不放心。”市民张先生认为,不少网红食品往往是炒作概念,之所以能成为网红,要么是美食家推荐,要么是名人“种草”,真正靠实力的很少。他说,食品本质应该是卫生、安全、美味,提供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不论何种生产制作方式,应该踏踏实实将产品做好,少点浮夸,多点实惠。

 

  不过,也有市民认为对待网红食品不应一概排斥。“再好吃的食品在一段时间后也会让消费者失去兴趣,部分网红食品迎合了消费者的口味和时尚需求,变换花样也是为了创新食品的表现形式。”市民张女士并不否认这是商家营销,但她认为这对于商家而言是正常的销售手段。她说,消费者往往会特别关注食品的外观、口味、包装等,在食品同质化的时代,谁都想玩点新花样,只要质量过关就行。

 

  网红食品监管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