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市面上“非瘟疫苗”均为非法疫苗,正全面排查(2)
时间:2019-11-19 09:50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疫苗研发的困难,在于病毒的性质。尽管已经开发出非洲猪瘟多种弱化(也称为减毒)菌株,但它仍然包含许多干扰免疫系统功能的基因,应用这种活的减毒病毒,并非没有风险,因为它可以导致慢性感染,并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并有可能与自然界的野病毒重组。
关于有人担心毒株重组之后,造成毒力返强和毒株变异,造成疫情流行的情况,前述疫苗专家表示,按照规定,实验室做了五代检验,证实疫苗在猪体内的传播不会超过两代,猪接种后一两周之内检测不出活毒存在,其分泌物接触到其他猪也不会传播毒;疫苗不会造成流产、不会造成仔猪发病。
目前来看,实验室阶段的疫苗安全性没有问题。在有效性上,模拟自然感染情形下疫苗保护率达到95%,其中口服疫苗保护率100%,但肌肉注射保护效果下降;免疫一次提供的保护差于免疫两次。
行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只能搞疫苗,因为猪的存栏量太大,大环境又被污染,想要净化很难,只能两害相较,取其轻。
但即便疫苗上市也并非万事大吉,可能还要接受疫苗的若干副作用,养猪场依然要坚持依靠严格的生物安全,同时做好饲料营养、环境控制、饲养管理等,实行系统性、综合性防控措施,才有可能控制和根除非洲猪瘟。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传染病研究室主任仇华吉认为,非洲猪瘟固然是中国猪业的一场劫难,也是对国内过去过于依赖疫苗和药物、漠视生物安全的惩罚。因此,这次行业危机也是养猪业转型升级、浴火重生的契机。现阶段,我国生猪数量减少,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净化猪群主要疫病的最佳时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