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非洲猪瘟 稳定生猪生产(下)(5)
时间:2019-11-18 09:20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猪只引种要谨慎。ASFV感染猪,具有一定潜伏期,引种之前检测为阴性,但不能确保该猪没有被感染。在疫情高危区域,可以暂时闭群,不引种。
所有物资进场,先经过消毒水彻底喷淋,有内孔的(如管道),也必须用消毒水消毒;物资必须经过60℃、30min加热后,方可入场。
五出。所有人员、猪只、医疗废弃物、垃圾、猪粪出场,必须经过中转,外来车辆不得进入场内。
猪场出猪台设置单项回流关卡,确保猪只能出、不能进。运输车辆使用密封式猪车,确保运输安全。
人员外出必须经过场长或者更高级别的管理人员审批,坚持只出不进,减少风险。
在疫病流行高危区域,建议停止垃圾、猪粪、医疗废弃物外运。确实需要外运的,经过中转的方式转运出去,对中转点进行彻底消毒。
疫病高危区域,实行“封场、闭群”,切断外来可能的传播风险,保证场内安全。
切实控制饲料生产防疫安全
饲料厂接触的外界车辆最多,人员来源复杂,原料产地较多,运输途经路线较长,感染风险大。通过一系列防疫手段,提高饲料厂防控等级。
1.建立前置清洗消毒点。所有到饲料厂的车辆,在前置点清洗干净并消毒。原料车与成品料车使用不同的地点。
2.厂区门口消毒。对所有进入厂区的车辆,使用喷淋系统,对车辆进行彻底喷淋消毒,驾驶室使用雾化消毒机消毒。司机人员换衣、换鞋,经过雾化消毒进入厂区。
3.原料与成品区域隔离。原料车与成品料车从不同入口进出饲料厂,做到不交叉。饲料厂区域内对原料区与成品料区进行物理隔离,用不同颜色衣服区分工作人员,做到不交叉、不串岗。
4.饲料生产区域隔离。用物理隔离带把饲料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开,员工上班必须经过沐浴房沐浴换衣方可进入生产区域。进入生产车间进行二次换衣换鞋。
5.高温制粒生产。更改饲料生产工艺,对所有饲料进行高温处理。80℃、3min以上制粒。
健全防疫管理体系 压实防疫责任
猪场场长要制定符合本场的防疫管理体系,落实防控责任。每一个防控环节如何操作应制定流程图,对操作人员进行思想及操作培训。建立监督机制,监督每个防疫环节落实情况,确保无漏洞可钻。
积极与政府沟通协作 打赢防“非”攻坚持久战
与当地动物防疫部门紧密联系,掌握实时疫情动向。落实动物防疫部门提出的防疫指导意见,不断升级防疫硬件,制定合理的防疫流程并监督落实。对猪场周围3公里内的散养户进行规范并开展相关消毒工作。监控猪肉产品及生猪进入猪场周边地区,确保大环境安全。
分区控制 建立健康养殖评价方案
大伟嘉集团
猪场生物安全分区示意图。
猪场按照生物安全级别分为外部区域、隔离区域、生活区、生产区4个区域,主要控制车流、人流、物资流和有害生物流。洗消中心和猪只中转站位于场外区,外部车辆只能到达场外区,饲料运输车经过洗消中心洗消、烘干、静置12小时以后方可在场外区向中转料塔打料,人员通过洗澡间、物资通过熏蒸间进入隔离区;人员在隔离区隔离24小时以后,再次洗澡进入生活区,物资在隔离区熏蒸室熏蒸消毒4小时,然后静置12小时以上进入生活区;人员在生活区隔离24小时以上方可洗澡进入生产区。
建立健康养殖评价方案,能够评估生物安全、疫病防控措施。主要包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