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抗糖”误解有多深

  编者按 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年轻一族的90后不仅流行携带养生的 “枸杞保温杯”,也开始追赶与年龄不相称的抗糖风潮——认为抗糖能使皮肤白皙,抗糖能精神百倍,抗糖产品能实现逆生长……专家表示,对抗糖的误解,以及错误的抗糖方式,包括对抗糖丸、抗糖口服液以及抗糖面膜、抗糖精华等抗糖产品的盲目追逐,都是要不得的。抗糖扩大化现象背离健康的初衷,抹杀了营养科学里“糖”的积极作用,只有保持身体营养平衡才能健康美丽。

 

  “要想肌肤好,抗糖不可少”“戒掉甜食,不吃主食,补充抗糖饮品,只吃肉类蔬菜”……网上关于“抗糖”的宣传比比皆是。

 

  “烤面包、炸丸子、红烧肉……”这些说的都不是美味,而是比喻“不抗糖化的你的肌肤,会从白嫩的面团,变成焦黄的面包”。除了这些让人焦灼的比喻外,还有女明星、美妆博主等不吝言辞,亲身推荐抗糖“实战心得”,抗糖风潮之下,爱美的,焦虑健康的,还有纯粹的追风者,或许连“糖化”是什么都还没有搞清楚,就已经将“抗糖”引入生活。

 

  “抗糖”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错误的抗糖方式危害有哪些?该如何认识糖的作用?怎样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此,本报采访了中华医学会科普专家和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专家。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树立正确概念

 

  今年25岁的小李打开重新上架的小红书APP,向记者悉数着她熟知的明星抗糖经验和好处。例如,某明星发帖表示:自己不是抗糖大使,只是开始研究抗糖和健康饮食后就一发不可收。同时还表示,喝抗糖饮品对皮肤不止好一点点……此帖有1254条跟帖记录,其中有网友跟帖称:自己抗糖一年多,头发不咋脱落了,脑子也清醒了。

 

  记者在小红书的搜索功能里输入“抗糖”词汇,显示有5万+篇笔记,抗糖产品有525件商品。打开这些抗糖笔记发现,很多文章颇具“煽动性”。“还不知道抗糖化?难怪看起来比同龄人老10岁”“抗糖多久,皮肤就会回报你多少”等等,这样的标题随处可见。也有网友发帖称“别再跟风了,抗糖化没有那么简单,尝试各种抗糖化产品后发现就是在交智商税”。

 

  记者在这个年轻人热爱的生活社区里了解到,爱美人士把抗糖的重点放在了“肌肤细嫩”“逆生长”“减肥”等问题上,而什么是糖化,却知之甚少。

 

  对此,中华医学会健康科普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科普专家唐芹对记者表示,所谓糖化是指机体没有被消耗的糖会和蛋白质结合,生成一种褐色蛋白质。这里所说的蛋白质也包括维持肌肤弹性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糖化以后,会失去水分并泛黄,从而使肌肤看起来表面无光。过多的结合也会使皮肤老化,同时,糖化反应也可能会增加各种疾病的风险,如大家熟知的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免疫力低下等疾病。

 

  正因为糖不能摄入过多,才兴起了抗糖化这一说法,但糖作为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是人体代谢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但是,目前抗糖出现扩大化现象,很多人利用这个词汇宣传保健、美容、护肤等。

 

  唐芹指出:所谓的抗糖是一个广义概念,指的是身体每天总的热卡和糖的比例要均衡在一个范围。她强调:“正常的人,正常的血糖,不用抗糖,也不需要吃抗糖产品。”

 

  抗糖不是戒糖不是抗氧化

 

  走出抗糖误区

 

  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追求健康的人群只吃蔬菜和肉类,很少吃主食,甚至不吃主食。也有追星一族,掷重金购买抗糖产品,极端案例也曾见诸报端。近日《工人日报》报道了一位年轻女孩因过度戒糖戒出低血糖,还有人吃抗糖产品吃出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妇科病。

 

  对此现象,唐芹强调,对待糖要客观,抗糖不是戒糖。糖、蛋白质、脂肪是人体三大营养物质,缺一不可。生活中有各种糖存在,如转化糖、游离糖等。不吃含糖的食物,或者只吃蔬菜和肉,或者吃一些抗糖的添加品或保健品等抗糖方式,都是不科学的。

 

  针对有人认为“抗糖就是抗氧化,延缓衰老”“长皱纹、长斑跟抗氧化有关系”等观点,唐芹提醒道,皮肤衰老是身体各项因素综合的结果,抗糖也不是抗氧化。抗糖要有限度,一味戒糖、排糖,糖的积极作用将受到影响,最终会损害身体健康,而最大的损伤是营养不均衡。

 

  除了特殊人群如孕妇、青少年和老年人外,正常人尤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青年人,无需特意抗糖。

 

  低糖可能导致人体机能紊乱

 

  平衡最重要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