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关心的食安话题:新技术机遇与挑战、校园食品安全、
时间:2019-04-05 23:59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 3月8日晚,2019“两会议食厅”活动在北京举行。“两会议食厅”活动至今已经连续举办八届,今年的活动由经济日报主办、中国经济网、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承办。与会代表、委员,食品行业专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围绕“新技术的发展为食品安全监管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校园食品安全究竟怎么管”、“保健食品的问题与对策”等话题展开交流和讨论。
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理事长孙宝国指出,应通过依法监管提升行业从业者的自律,来减轻新技术的发展对食品安全监管带来的挑战。
孙宝国认为,对于食品安全监管,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并且机遇永远大于挑战,挑战越多,考验也就越多,食品监管的质量和水平就会上一个很大的台阶。“比如农药和兽药残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仪器的精度越来越高,有毒有害物质不管量多低也可以发现,这就是新技术给我们提供了科学依据。”
“除了食品工业中新技术的应用,更多跨界技术开始在食品行业中出现,”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邵薇表示,食品科学本身就是应用的学科,需要吸纳更多其他领域的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食品安全监管以及产业转型的升级。她希望,食品工业能够插上“互联网+”、“智能+”、“信息技术+”这样的翅膀,能够为高质量创新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对于这些层出不穷的新科技和新产业,该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管?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工程学院院长胡小松指出,新科技同时也将使监管的检测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检测范围越来越广泛,监管方式越来越智能化,这为监管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快捷。
与此同时,在新科技飞速发展的未来,在监管中科学地判断合格与不合格的问题也值得让人深思。“监管的手段越快、越灵敏、越精准,反应必须越科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胡小松表示
网购平台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也给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静建议, “电商平台建立内控系统,对于安全控制,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供应商一次不合格就予以清退。对于质量控制可参考大众点评的方式。”
对于农产品电商的监管,王静认为,2015年实施的《食品安全法》与最新颁布的《电子商务法》在监管上衔接和覆盖上仍有不足,建议有关部门能在合适的时候做出调整。另外,在技术上仍需要给予创新和提升,以达到可以支撑起相关法律的监管要求。
作为农产品电商的源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奈安生态治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党永富呼吁,“化肥农药能少用就少用,能替代就替代。”施肥造成土壤板结、酸化,难免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由于我们所摄取的矿物营养要经过土壤到植物再进入人体的过程,要保证食品安全就要从土壤安全抓起。他希望可以借用德国工程过程管理的理念,提倡科技创新,制定相关标准来支撑食品安全。
从“人海战术”到“诚信保险”,河南省汤阴县县委书记宋庆林带来了“汤阴经验”。在具体实践中,宋庆林表示,汤阴建成了生产、监管、消费者的“三大终端”和农产品、快检、车间、销售、餐饮的五道“防火墙”,在监测中做到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治理,加强对于农产品和餐饮的质量监控。此外,汤阴县政府通过终端为全县人民购买了食品安全保险,确保餐饮中存在的潜在食品安全隐患均由保险公司理赔,建立起了“社会兜底网”。
校园食品安全要明确第一责任人
近年来,各地区及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管理越来越严,学校食品安全事件逐渐减少。前期媒体曝光的校园食品问题,既涉及食品安全,也涉及食品质量、食品营养、供餐价格等问题。
那么,这些问题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该如何解决?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2019“两会议食厅”上表示,为保障学校食品安全,下一步,相关部门要从落实学校校长负责制入手,加强监管。自行管理食堂的学校要明确相关岗位食品安全责任,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各项制度规定。食堂承包经营或者由供餐单位送餐的学校应以招标等方式,公开选择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能承担食品安全责任、社会信誉良好的餐饮服务单位,并加强管理,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