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团餐产业峰会:标准化、溯源成食安破局之道
时间:2019-04-05 21:39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在去年对全国团餐行业的梳理中,我们看到有多起食品安全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关注,在江西、河南、上海甚至国际化的团餐企业都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食品安全事故,令人震惊。现在,政府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对餐饮业的要求更苛刻,团餐人应该引以为戒。”
在刚刚结束的由中国烹饪协会指导,安徽省团餐配送行业协会主办、禧云管理咨询承办的“2019中国团餐产业创新峰会”上,中国烹饪协会特邀执行副会长李亚光分析了当前团餐业食品安全的现状,号召餐饮从业者严守食品安全底线,对消费者负责,对行业负责。
从十九大食品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到今年2月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绩考核,再到3月8日,国家教育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学生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食品安全已经是政府强监管的重点。在今年两会上,食品安全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禧云国际董事长刘延云在《关于积极引导多方协作以落实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提议》的提案中,建议政府、学校、团餐从业者乃至社会组织多方协作,确保食安工作万无一失。
食品安全是餐饮行业健康发展的根基,团餐属于群体性就餐,人群基数大,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细节复杂,因而对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19中国团餐产业创新峰会”上,多位餐饮专家和团餐企业的代表再次为捍卫食品安全发声,从法律法规的普及、食安管理模式的更新、供应链的升级等角度展开讨论,分享了规避食品安全事故的有效策略。
提高食安意识,普及法律责任
“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
2019年2月24日,国家把食品安全纳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足见国家对食安问题的重视,团餐企业也应该防微杜渐,从基层抓起,全面普法。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食安相关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对“法律责任”一知半解。
“团餐企业应该加强对餐饮从业人员的培训,用标准化、规范化的法律法规约束基层执行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行为,从主观意识上预防事故的发生,真正的明白‘法律责任’是怎么一回事,法律应该要落地执行,不应该被束之高阁仅供仰望。”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健康食堂”评审专家张铁岩说。
在食安保障方面,主体责任是最大的,涉及到餐饮行业制度建设和人员的管理问题。随着社会大众食安意识逐年提升,张铁岩建议,团餐企业应该对食安人员进行强制性培训和惩罚,以促进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合法化和规范化。
探索食安管理新模式,提高标准化操作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