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史上粮食安全形势最好时期”背后 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双现负增长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悠悠万事,吃饭为大,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天大的事情。”

 

  10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发布会上作出如上表述。

 

  《中国的粮食安全》是继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后,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二部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白皮书。

 

  2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对此,白皮书给出了一系列有说服力的数据,比如有两个重要指标超过6.5亿吨:一是粮食总产量2015年以来稳定在6.5亿吨以上;二是2018年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对世界也是一个巨大贡献。”张务峰说。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五连丰”

 

  粮食安,天下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从饥饿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巨变。

 

  “可以说,中国正处在历史上粮食安全形势最好的时期。”张务锋说。

 

  具体而言,首先是粮食产量高、库存充足。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五连丰”,今年粮食产量有望继续第五年超过1.3万亿斤;口粮实现完全自给,谷物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粮食库存充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是坚实的。

 

  其次,市场供应稳、粮食价格稳。多年来,我国粮食市场供应保持充裕,不脱销、不断档。既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消费需求,也有效保障了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军需民食。

 

  “与近年国际市场粮价几次‘过山车’式的大幅波动相比,我国粮价总体保持平稳,在合理区间内小幅波动,这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说。

 

  再次,保障能力强、调控能力强。在粮食产能稳步提升、粮食连获丰收的同时,粮食仓储物流体系、粮食市场体系、粮食储备体系和应急保供体系不断完善,特别是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建立健全,进一步压实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高效协同的良好局面。

 

  “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当前的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中国的粮食是安全的,老百姓的饭碗是有保障的。”张务峰说,当然,我们也有一些进口,主要是大豆,谷物的进口,是为了调节品种余缺。中国是人口大国,从中长期看粮食的供求还是紧平衡态势。

 

  他表示,我们将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动从粮食生产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迈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要更多地装“中国粮”。

 

  财政支农总体规模已超1万亿

 

  “种粮多挣钱,这实际上对保障粮食供给、维护粮食安全也很重要,要保障粮食安全首先要保护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收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表示,为了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是降成本、抓收购、增收益。

 

  在降成本方面,通过取消农业税,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每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300多亿元。财政支农总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到2018年达到1万亿元以上。通过实施高效节水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调整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促进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民的种粮成本。

 

  为了抓好粮食收购,引导企业积极入市,防止出现“卖粮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建立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为种粮农民提供清理、干燥、储存、加工、销售等服务,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发了手机APP售粮软件,帮助农民实现网上售粮,满足了农村售粮的需要。

 

  在增收益方面,主要途径是通过发展产业和优粮优价增加农民收益。尤其是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种粮农民共享加工转化增值收益。

 

  苏伟举例说,比如黑龙江省2018年加工转化原粮723亿斤,实现销售收入1036亿元;湖南的南县发展“虾稻共生”模式,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河南省粮油加工企业建立优质原粮基地718万亩,惠及190万农户;贵州实施特种优势粮油订单种植工程,带动种粮农户创造收益93亿元,惠及115万农户。

 

  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粮食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如何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