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厦门发布2018年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日期:2019-03-13     来源:台海网    浏览:713    

  楼盘广告“吹牛”付出巨大代价,最终退房776套,退款5亿多元;消费者吃河豚致食物中毒,商家被罚款15万元;珠宝店虚假宣传,被罚5万元……“3·15”消费者权益日将至,昨日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厦门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发布2018年度十大消费维权典型案例。

 

  案例1 减肥食品广告夸张至极

 

  自2018年10月起,新民市场监督管理所陆续接到4件12315投诉均反映:在厦门特斯梅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拼多多”的网店购买了饼干、酵素梅等食品,使用后没有商家宣传的减肥瘦身效果,深感受到欺骗,要求按照《食品安全法》“一赔十”的规定进行赔偿。

 

  执法人员对被投诉人的网页宣传信息进行核查,发现其广告内容可谓夸张至极,不仅宣传“一盒减肉2-3斤”、“一个月瘦20斤”、“不反弹”、“改善妊娠纹”等内容,宣传用图更是将搜索而来的网络图片拼凑在一起,通过“食用前肥硕无比,食用后骨瘦如柴”的强烈视觉冲击吸引消费者购物。

 

  新民所对该虚假宣传行为进行立案,最终依法责令当事人停止发布广告并消除影响,同时处以广告费三倍即2487.63元的罚款。

 

  案例2 楼盘虚假宣传退房776套

 

  2018年7月2日-19日,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陆续接到厦门市金吉泰房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楼盘涉嫌虚假宣传举报及信访件29件,舆情3起,反映楼盘的房屋性质属于办公,却宣传可商住两用。该楼盘的近800名购房者要求金吉泰公司退房退款。

 

  该局成立专案组,对金吉泰公司立案调查,最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当事人处罚款6492005元。本案的调查也促使当事人积极配合妥善处理群体性争端,共退房776套,退款5.23亿。

 

  案例3 向老人推销高价保健品

 

  2018年12月,梧村市场监督管理所接到12315举报转办单称:保健食品经营部(银河大厦22楼)长期以赠送日用品、食品等方式吸引老人到店,向其推销高价保健品,存在虚假宣传欺骗老人的违法行为。

 

  执法人员到场检查时,共有5名员工在场向5名老人推销福达平磷酸果糖胶囊和关宁片,现场电脑中宣传课件含有“保健食品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之功能”等内容,执法人员遂依法立案调查。

 

  经查,当事人通过发放入场券、赠送小米等方式邀请老年人到场参加讲座,播放“邵立则健康大讲堂”课件,宣传其保健食品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具有预防和治疗功效。对于当事人上述违法行为,执法人员目前正在调查中,不日将作出处罚决定。

 

  案例4 珠宝公司讲师忽悠游客

 

  2018年2月28日,中华市场监督管理所执法人员依法对位于黄厝塔头的厦门名奕园珠宝有限公司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

 

  经查,该公司主要接待旅游团队,将游客带到不同的休息室进行宣讲推销,一间休息室配1个讲师和七八名服务员,由讲师自我介绍“家族经营玉石产业”、“从小从事玉石研究”、“好多名人、政府官员托自己设计玉石”等内容,由销售人员配合明示或暗示讲师是“富二代”(或股东的千金),针对游客的不同消费需求进行区分销售。

 

  执法人员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责令该公司改正上述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5万元的罚款。

 

  案例5 装饰公司发布违法广告

 

  2017年-2018年,思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52起消费者投诉,反映厦门天蒂家装饰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涉嫌发布虚假广告,侵害消费者权益。

 

  执法人员立案调查,询问了多名消费者,调取了广告公司提供的广告材料,查实其多次使用“不用多花一分钱即可拎包入住”、“贵一万 赔一万 贵十万 赔十万”、“如发现有质量问题,立刻砸掉马上重装”等后期无法完全兑现承诺的宣传用语,且涉及消费者投诉举报众多,违法情节恶劣,具有从重处罚情节。

 

  最终,思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罚款45万元。

 

  案例6 承诺三店通用并未兑现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