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等10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2)

  五、提高养殖设施和装备水平。大力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完善尾水治理和循环水设施,支持“鱼菜共生”、生态沟渠、生态塘、潜流湿地等尾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探索建立养殖池塘维护和改造长效机制。鼓励水处理装备、集装箱养殖装备、养殖产品收获装备等关键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智慧水产养殖,开展数字渔业示范,促进现代渔业生产、管理、服务、销售高度智能化,提升智慧渔业管理服务水平。

 

  六、推进养殖尾水和废弃物治理。执行国家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法开展水产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加快推进养殖节水减排,积极推广池塘养殖尾水治理技术,建立养殖尾水处理试验示范基地;鼓励采取进排水改造、生物净化、人工湿地、种养结合、稻渔综合种养等多种方式开展规模化养殖场尾水处理,推动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加强养殖尾水监测,规范设置养殖尾水排放口,落实养殖尾水排放属地监管职责和生产者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推进网衣、浮球、饲料药品包装等养殖生产副产物、废弃物以及淘汰渔业机械集中收置和资源化利用。推广新材料环保浮球,着力治理白色污染。加强网箱栏拆除后的废弃物综合整治,尽快恢复水域自然生态环境。在城市水系及农村坑塘沟渠整治过程中,发挥水生生物在重构水生生态系统、美化水系环境方面的作用。

 

  七、规范种业发展。建立和完善水产原良种体系,加强原良种场建设,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鼓励选育、引进、推广优质、高效、多抗、安全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支持重大育种联合攻关。实施亲本换代、完善水产苗种生产许可管理,严肃查处无证生产,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完善种业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高保护质量,保护好我市境内国家特有及地方性种质资源。强化水产苗种进口风险评估和检疫,加强水生外来物种养殖管理。

 

  八、加强疫病防控。按照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要求,健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强化水生动物疫病净化和突发疫情处置,提高重大疫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开展水生动物官方兽医资格确认工作,加快建立健全渔业官方兽医队伍,设置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申报点,全面实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和监督执法,建设一批无规定疫病水产苗种场。加强水产养殖用疫苗相关知识的宣传,支持水产养殖用疫苗推广。实施病死养殖水生动物无害化处理。

 

  九、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监管职责,落实养殖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市级监督抽查和区县快速检测的监管体系,提高水产品检测监测机构能力,加大产地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监督抽查力度,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推进检打联动。加快推动养殖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养殖水产品追溯体系,按照国家部署,推行水产品合格证制度,鼓励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支持养殖企业和渔民合作社开展质量安全承诺活动和诚信文化建设,建立诚信档案。全面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实施有效监管。加快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标准制修订,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有机、绿色、地理标志水产品认证。依法强化对水环境改良剂等投入品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水产养殖用饲料、兽药的行为;加强对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的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用药和违法使用其他投入品等行为。

 

  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养殖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和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健全产业链有效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以水产品初加工为主,发展冷链加工、冰鲜储藏等加工水产品;以泥鳅等特色鱼类加工为主,开发特色速食加工品;以大鲵、中华鳖等精深加工为主,重点开发高档保健品、医用材料等精深加工产品,延伸涉渔产业链;支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引导活鱼消费向便捷加工产品消费转变。将传统渔业生产与休闲娱乐、观赏旅游、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科普教育及餐饮美食等有机结合,推动水产养殖场生态化、休闲化、景观化改造,发展休闲观光渔业,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在有条件的地区,结合资源特点,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特色水产养殖,助推扶贫攻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全国和地方特色品牌,鼓励发展订单销售、电商等新型营销业态,引领水产养殖业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