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浙江省两月新添1.5万头种猪,年末存栏量可增60万头

  9月16日,记者在世纪联华超市杭州和平广场店看到,市民们正在定点摊位前选购平价猪肉。这里夹心肉每斤17元,相比其他摊位至少便宜了三成。

 

  中秋小长假期间,浙江省投放了一批政府储备的平价猪肉。这是我省平抑肉价的一项重要举措。与此同时,我省各地市场监管局告诫生猪养殖企业、猪肉批发商等不得有哄抬价格、变相涨价、囤积居奇等不当行为。

 

  在养殖环节,浙江省出台多条鼓励、稳定生猪生产的措施。预计到今年年末,全省生猪存栏量可增加60万头以上,两年内将多养540万头猪,生猪年供给量将重回1400万头,70%猪肉实现省内供给。

 

  从全国范围看,浙江较早开展规模化养殖,也率先铁腕治污、腾退落后养殖产能……畜禽养殖业历经多轮洗礼。这次增养扩容,对生猪养殖业来说是又一次变革。

 

  这一次不仅是产能的提升,更是对畜牧业在防疫、环保、科技等多个领域的重新审视。

 

  安全防疫

 

  养殖户每天多洗4个澡

 

  对于养了33年猪的安吉正新牧业负责人沈顺新来说,今年却是最让他提心吊胆的一年。自从去年全国多地出现非洲猪瘟疫情,沈顺新每天进出猪场,至少要多洗4个澡来消毒。“都洗出皮疹了。”他的右肩上,有一大块红色斑痕。

 

  记者进入“万头猪场”正新养殖场时,仿佛到了戒备森严的军事基地。从养殖场1公里外就开始安检、消毒,经过风吹、喷淋等重重关卡,也才进入到外围的办公区域。而隔壁的猪场里,驱鸟器正在播放着“吱吱”的噪声,赶走可能携带了病毒的不速之客。

 

  尽管追加投资近百万元,布下了天罗地网来抵御疫病,沈顺新晚上仍然睡不踏实。

 

  今年以来,面对节节攀升的养殖利润,许多养殖户踟蹰不前,不敢增产。养殖量的增加,意味着必须承受更大的疫病风险。

 

  “一年平,一年亏,一年赚。”沈顺新说,多年来养猪存在这样一个周期性的规律。猪肉价格往往随着这个“猪周期”上下浮动。但是去年非洲猪瘟的出现,直接导致了生猪出栏的供应量下降。猪周期被快速推入到上升通道,对养殖户的养殖预期和信心却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受此影响,全国8月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生猪存栏量的减少,导致了对外调生猪的依赖。

 

  这在浙江已经是普遍现象,据统计,目前全省有近一半的生猪需要外部调入。

 

  “前两年流行南猪北养,一些本地养殖户利用北方广袤的空间,发展生猪养殖,再供应到浙江。但疫情趋紧后,部分生猪要留在当地保供应,远水不解近渴;运过来的,因为防疫的要求,物流成本大幅增加。”浙北某县一名畜牧部门的工作人员说,在高企的生猪调入成本和锐减的调入数量面前,“南猪北养”没有想象中美好。

 

  补贴生效 两月1.5万头种猪入浙

 

  现象背后,再次凸显着保障生猪自给的重要性。

 

  “强调生态保护,并不意味浙江不需要养猪了,而是根据生态容量合理地安排养殖。”省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地方一刀切地建设所谓的“无猪县”“无猪镇”,并不符合畜牧业环保整治初衷,也不利于保障民生。

 

  针对目前生猪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今年6月底,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通知》,即“猪八条”,通过8条措施稳定生猪的生产和供应,其中“包括规模养殖场从本省种猪场引进的种猪,每头给予500元的临时补贴”更是创下了全国范围内针对生猪养殖的最大补贴力度。最近两个月来,国家多部委也密集发文鼓励生猪养殖。

 

  一方面,相关部门通过新购种猪补贴、防疫设施补助、保险参保补助等方式,提振养殖信心,盘活目前规模养殖场的存量。另一方面,属地政府按照要求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禁养、限养规定,并对合法合规的生猪养殖提供用地的便利,提升增量。

 

  密集的政策,让养殖户吃下了定心丸。种猪是生猪养殖量的晴雨表,据悉,两个月来,已经有1.5万头种猪新增进入全省的各大养殖场。

 

  最近一年来,莲都区农业局的技术员朱琳,跑遍了莲都的角角落落,目的只有一个——寻找生猪养殖的储备用地,为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做准备。“现在网上有一些文章,把猪价上涨全部归咎于环境整治,这个太片面。”朱琳说,那几年为了腾退散乱污猪场,基层干部肩头的压力很大,也有人被问责,“但是事实证明付出是值得的,如果没有前一轮的腾退治理,这次疫情在本地造成的危害可能更大。”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