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中国标准化改革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4)
时间:2019-09-13 02:40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二是开展了推荐性标准集中复审。对10万余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以及计划项目进行了全面的集中复审,确定了需要废止的国家标准及计划2355项,行业标准及计划4886项,地方标准及计划5130项,标准滞后和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三是培育发展了一批团体标准。赋予团体标准法律地位,出台培育团体标准相关政策,加强团体标准规范管理,团体标准从无到有。目前已有2600多家社会团体发布了9700多项团体标准,比如智慧交通、共享经济、养老服务等领域都诞生了团体标准,提升了标准的供给能力,有效满足了技术创新和市场发展的需求。
四是放开搞活了企业标准。全面取消企业标准的备案,建立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领跑者制度。目前,已有22万多家企业在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了114万多项标准,涵盖了195万种产品,其中119个产品型号入围了第三方评估机构2018年企业标准领跑者的名单,为消费者合理选择好产品提供了指引,为企业公平竞争营造了良好环境。这个良好环境主要体现在“三好”,第一个好,企业要制定好标准,所谓好标准就是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标准,所以我们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第二个好,是有一个好的实施,光有一个好的标准不行,还要实实在在的、认认真真的以好的标准组织生产、提供服务。第三个好,要有好的效益,要让那些制定好标准、实施好标准的高质量的产品能够卖个好价钱,让企业获得效益。所以这就是我们在为企业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环境。
五是推动开展地方标准化改革。根据新修订的标准化法的规定,赋予设区的市地方标准制定权。原来只是在31个省市有制定地方标准的权力,现在我们增设所有设区的市标准制定权。增强了地方标准供给与服务能力,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建立标准化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国务院批准了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山西等5省开展地方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各地方在新旧动能转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及城市建设管理等多领域大力开展良好标准化实践,获得了积极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狠抓改革措施的落地,确保到2020年底前完成改革方案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谢谢。
2019-09-11 14:44:01
中央电视台记者: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请问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谢谢。
2019-09-11 15:12:02
田世宏: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总书记也要求,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这里对高质量发展,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建立标准体系。大家也知道,标准和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共同构成了国家的质量基础设施,它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支柱。所以,标准水平怎么样决定着质量的高低,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那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的建设中,我们重点从五个方面来着手开展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国际标准的转化应用。我们围绕提升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和促进消费升级,持续开展了国际标准的比对分析和转化工作,当然这个国际标准的比对和转化,一方面是国际标准组织所制定的国际标准,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参考了很多国外的先进标准,比如像欧盟的标准,还有一些区域经济组织、一些行业标准组织所制定本领域领先的国际标准,我们都广泛开展比对,把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推动一批重点行业的标准水平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比如,为了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家标准委制定了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的工作计划,从2017年到2020年,我们安排了国际标准转化计划项目达到1000多项,截止到目前,林业机械、起重机械、土方机械等领域国际标准的转化率已经达到95%以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