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中国标准化改革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2)
时间:2019-09-13 02:40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一是实现了标准由政府一元供给向政府与市场二元供给的历史性转变,改变了过去政府制定什么标准,企业就执行什么标准的局面。依据新修订的标准化法规定,更加突出了市场主体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新确立了团体标准法律地位,更好满足了技术创新活跃、市场需求旺盛领域对标准的需要。
二是实现了标准化由工业领域向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全面拓展的历史性转变。目前我们国家的标准体系实现了农业、工业、服务业及社会事业各领域的全覆盖,在国家标准中农业标准的占比达到11.4%,工业标准占比达73.5%,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的占比达到15.1%,服务领域的标准占比正在不断的提升。
三是实现国际标准由单一采用向采用与制定并重的历史型转变。一方面,我国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努力做到能采即采,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数量超过万项。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的向ISO、IEC提交国际标准的提案,提案的年度增长率已经达到20%左右,成为了国际标准提案最活跃的国家之一。
70年的历史画卷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标准化事业创造的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也见证了标准化人矢志不渝、砥砺奋进、不变创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标准化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改革驱动、创新引领;坚持融入国际、走向世界,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彰显新的担当作为。
2019-09-11 14:12:49
田世宏:
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标准化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众多民生领域的标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目前,在消费者领域实施消费品质量和标准提升规划,消费品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相关标准近6000项,尤其是轻工、纺织行业的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了86%和94%,在养老家政、物流快递、社会保险等领域不断填补标准的空白,发布实施了400多项的标准。
在兜住安全底线方面标准化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升涉及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水平,为国家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构筑了安全屏障。截至目前,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共有近4000项,涉及到食品、消费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领域。
2019-09-11 14:21:23
田世宏:
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标准化工作坚持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标准升级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从农业看,发布实施了3400余项国家标准,建设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500多个,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工业看,大力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发布实施了1000多项国家标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我们还积极推进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发布了206项节能国家标准,通过标准的有效实施,实现节能量达到1760亿度电。同时,我们还实施了化解产能过剩标准支撑工程,发布实施了100多项标准,有效支撑了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点行业的产能过剩。再就是从服务业看,发布实施国家标准5000多项,对规范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标准化工作坚持创新引领、协同发展,通过健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紧密互动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相继发布实施两个技术标准科技专项五年规划,健全了科技研发与技术标准研制紧密结合的政策措施。同时,加大了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的力度,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推进研制了300多项国家标准,有效促进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引领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推进实施新材料标准的领航行动计划,我们还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领域基于创新技术的研制,完成了50多项新材料的国家标准,推进了新兴材料的应用。
在社会治理方面,标准化工作坚持试点先行,对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发布实施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十二五”行动纲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发展规划》,开展了国家级的标准化试点500多个,制定实施1100多项标准,初步形成了覆盖广泛、重点突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尤其是在推动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标准化试点工作和组织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等方面,我们都进行了良好的标准化实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