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快“三品一标”产品培育增加绿色优质

各市、县农业农村局(农委):

 

  为贯彻省委一号文件精神,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完成全年“三品一标”农产品培育任务,现就抓好“三品一标”农产品培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目标任务

 

  2019年,全省新增认证农产品生产基地300万亩以上,新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300个以上,有效使用“三品一标”农产品总量达到6200个以上,认证覆盖率48%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监测合格率98%以上。

 

  到2021年,全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到7000个以上,认证覆盖率55%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监测合格率98%以上,全面实现“三品一标”农产品可追溯,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品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二、推进重点工作

 

  (一)抢抓机遇,实施农产品认证登记发展计划

 

  1.保持绿色食品领先位置。绿色食品总量要有增长,续展率稳定在65%以上。稳定粮油、蔬菜等大宗农产品认证规模,加大“百千万”工程种植产品、水产品和专用粮食、茶叶、水果等农产品认证力度,优先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地发展绿色食品。严格申报程序,发挥工作系统与专家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发展质量,防范风险隐患。

 

  2.提升有机农产品发展质量。积极推进有机农业发展,加快有机农产品认证,实现认证总量持续增长,再认证率保持在85%以上。创建一批国家级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力争有机农产品争先进位。

 

  3.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立足独特产地环境和人文历史,着力保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独特品质,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程序把关和质量管理。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知名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培育80个以上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力争年内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数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4.稳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改革。稳妥改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推动无公害农产品转化和提升。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申请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和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和良好农业规范等农产品认证衔接工作。

 

  5.良好农业规范农产品有突破。探索将认证农产品生产基地适时转化为良好农业规范(GAP)示范基地。选择10个县(市、区),开展全程控制体系标准化示范生产经营单位创建,扶持4个县(市、区)13家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开展。开展全程控制体系标准化技术指导和培训。

 

  (二)精准发力,推动“三品一标”平衡充分发展

 

  6.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平衡发展。引导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三品一标”,提高大中型企业、名牌企业和加工企业占比,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建立优质种植产品生产基地,推进生猪、家禽转型升级健康发展,实施稻渔、稻虾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强化虾稻米、稻田虾农产品认证,推动区域间、产业间绿色优质农产品平衡发展。

 

  7.推动地理标志、有机农产品充分发展。充分发挥品牌在质量提升中的作用,逐步提高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坚持主导产业、链条延伸,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绿色食品产业链。立足生态环境、资源禀赋,打造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有机农产品产业圈。瞄准特定区域、人文历史,保护独具特色、优良品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充分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逐步形成与需求相适应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结构,推动产业间绿色优质农产品充分发展。

 

  8.推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提升。强化认证系统功能作用,严格审核认定,严控申报范围,提升发展质量,防范风险隐患。严格落实“稍有不合,坚决不批;发现问题,坚决出局”的工作原则,严格控制申报范围,严谨审批程序,不断提升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质量。

 

  (三)严格标准,推动绿色发展落地生根

 

  9.完善和落实绿色标准体系。制修订一批农业绿色标准,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绿色投入品标准体系,绿色优质农产品标准体系。持续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登记、GAP认证,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大力发展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按照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准和国际通行的农业操作规范,创建一批国家级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48个以上,“三品一标”环境监控面积达4200万亩以上。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