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安徽部分产粮大户生存状态调查:“弃租”接二连三 期盼扶持政策(2)

  “有些大户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规模流转会得到政府奖补,实际上奖补资金并不多。他们有的不懂农业,后期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本,然后就半途而废了。”皖东地区一农业大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县出现过大户“跑路”现象,有个大户流转1.2万亩地,亏本走了后,拖欠农户的流转租金,则转嫁给当地政府去解决。

 

  成本高企“看天吃饭”难倒承包人

 

  记者走访发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些地方的产粮大户的“弃租”,折射出当前的农业生产经营面临一定困难,除了自然灾害频发外,还包括沟渠水利不配套,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对滞后等多重因素。

 

  部分产粮大户反映,在农业生产条件恶劣情况下,当遇到自然灾害时,越是规模经营可能亏得越多。“自然灾害频发,旱不能灌,涝不能排,主要在于我们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还有欠缺。”宿州市埇桥区一位李姓产粮大户告诉记者,他流转了8000多亩土地,虽然在农田水利建设上投了近800万元,但依旧达不到高标准农田的要求。

 

  “去年秋季接连下雨,水排不出去,我7000多亩大豆全烂在地里了,亏了600多万元。”这位李姓产粮大户说。“我包的地地势洼,去年大雨,1000多亩地,基本颗粒无收,亏得狠呐。”皖北地区一位陈姓产粮大户说,地的基础太差,高低不平,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做排灌,没能躲过大雨。

 

  农资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不断飙升。天长市优品家庭农场主张治岑等反映,从2015年开始,粮食价格走跌,但农资价格却持续走高,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辛辛苦苦干一年,加上家里人的工资,扣除成本肯定是亏本的。”

 

  “2016年,一吨普通肥料2000元左右,今年涨到了2400元。2016年一个人工一天最高150元,现在200元出头。” 张治岑算了一笔账,“没办法,花了大价钱买的农机,不包地就成了一堆破铜烂铁,这几年种粮的收益实在是太低了。”

 

  土地流转推高了租金价格,加大了流转大户的经营成本。亳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孙德平表示,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该市土地流转热情较高,但租金在去年也达到最高点,一些城区近郊土地流转租金已经超出每亩1000元价格,仅靠种粮很难盈利。而且,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就会遭遇亏损。

 

  土地流转租金普遍过高的情况,在不少地方都有体现。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于去年第三季度开展的一项调研显示,淮南市、蚌埠市、阜阳市土地流转租金最高达1200元/亩、1000元/亩、1400元/亩。“有一个大户因亏损和村民协调下调租金,其中两个村民组同意了,还有一个村民组不同意,结果还是按照以前价格给的。”皖北地区一位村党总支书记说,因为年年亏损,这位大户说种完这季,明年不会再种了。

 

  融资供需对接不顺畅问题突出,金融支农政策难落地,部分产粮大户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苦恼。“有一款金融支农的产品宣传的很好,结果我去借的时候,要求妻子、儿女签字担保,其他信贷产品还要求公务员担保。”皖东地区一位家庭农场主无奈地告诉记者,大户融资程序太繁琐,真到急用钱时,大家只能想一些“特殊”办法。

 

  关于种粮风险保障问题,记者采访了解到,相对于普通农户,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保险的需求更加强烈,特别是急需的特色优势产品保险、价格收益保险等险种较少,总体保障水平偏低。

 

  基层干部反映,以家庭农场为例,工棚、晒场、仓储、农机库棚等设施用地问题在很多市、县都难以解决,尤其平原地区矛盾更为突出,相关设施用地政策也有待完善。

 

  “农业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缺乏,用地成本较高,配套用地政策落实难。”多位产粮大户反映,政府相关部门批复的农业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太少,无法满足需求。“一些大户没有地方建库房和烘干设备,一碰到阴雨天气就完。”宿州市现代农业办公室负责人徐志连表示,土地指标有限,农业农村部门也束手无策,为此,也有一些涉农项目无法落地。

 

  产粮大户等经营能力有待加强。随着土地流转市场的不断成熟,粮食主产区从事土地流转的各类经营主体经营能力得到提升,但仍有不少差距。种植技术不精、管理粗放、市场信息把握不准等,造成技术、资金和市场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经营能力较弱,土地流转高质量发展受到制约。

 

  防范风险亟待精准施策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