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快速检测技术在监管中的应用与挑战(2)

  科技的发展使食品变得更加丰富,但同时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新的风险,需要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不断创新,以满足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当前,对于快速检测技术的需求尤为迫切。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虽在检测精度、准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检测时间较长、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检测成本较大,是基层监管执法的短板,难以满足实际需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融合了多种学科的先进技术,使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保障大流通环境下的食品安全。

 

  2015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抽查检测结果确定有关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六条中也规定,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中可采用快速检测方法进行抽查检测。这些法律的颁布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快速检测方法(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权威机构预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需求将保持每年15%以上的增长,到2022年,国内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面对巨大的市场机遇,如何管好、用好快速检测方法(产品),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促进市场监管效能提升,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成为机构改革之后摆在市场监管部门面前的现实问题。

 

  新时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微生物、重金属、毒素、添加剂的检测筛查,提高了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现能力,提高了监管执法效率。同时,很多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也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成为保障终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快速检测方法(产品)能否作为执法依据,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社会公众都对此持有怀疑态度。由于快速检测市场潜力巨大,在重大商机的诱使下,越来越多的机构、企业投身于快速检测产品的研究与生产,其中不乏一些并没有研发能力的低端小企业,这就导致了行业研发水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市场上大多数快检产品的准确率不高,给用户造成快检不准的印象,严重制约了快检行业的发展。

 

  产生行业乱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相关标准缺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迅速,检测对象覆盖广、应用多种技术,而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发布需要一定周期,使得目前快检产品标准规范缺失。标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选择障碍。

 

  二是快检产品生产门槛较低。由于产品标准和评价标准的缺失,造成快速检测产品生产企业准入门槛较低,市场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部分生产企业以次充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严重制约了整个快速检测行业的发展。

 

  三是快检产品质量无持续保障。政府部门在采购快速检测产品时,大多会进行现场比对实验,或者要求生产企业作出自我声明。但经过企业挑选的“应试产品”,其后续质量能否保持一致值得怀疑。

 

  快速检测技术在新时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很多人认为快速检测方法(产品)在市场监管中仅对于最终市场监督抽查结果发挥初筛作用,其实不然。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高频次的快检抽查,促使餐饮业积极主动规范自身管理。同样,快检抽查能对市场上流通快、保质期短的食品进行有效筛查,使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关口前移。作为一类高通量的初筛手段,将阳性样品送实验室验证可达到扩大检验覆盖面、减少实验室检验工作量的目的,既节省了检验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对食品中的高危项目进行快速检测筛查,特别适合用于重大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在整个食品安全控制过程中应用快速检测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国外对快速检测(产品)的管理

 

  在国外,主要由有影响力的机构和组织对快速检测产品进行评价验证,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和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