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社区食品安全服务网初步形成 计划2020年覆盖全市660个社区
时间:2019-08-27 11:49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这些刚买的蔬菜,在家门口就能检测农药残留有没有超标,太方便了!”家住沙河街道星河街社区的张阿姨在社区食品安全检测现场由衷地说道。眼前,检测员正将蔬菜样品放进农残速测仪中,10分钟后,张阿姨便拿到了检验结果。一旁,身为食药安全志愿者的赵大姐热情地向居民介绍:“在社区食品安全服务中,咱们不仅能够现场免费检测食材,了解各种食品安全知识,还能知道咱们社区周边的超市、农贸市场抽检是否合格呢!”与此同时,正在进行的食品安全知识小问答、互动小剧场、亲子工作坊等活动也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和家长热情参与。
这是2019年7月10日下午在星河街社区开展的一场“社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建设”民生微实事活动。与星河街社区一样,南山区还有另外75个社区“点选”实施该项目,仅今年上半年,社工们就在南山区组织开展了近50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主题培训、工作坊体验和免费现场检测活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国民的广泛关注,人们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防卫意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据了解,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自2015年以来开展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先后实施了食药民生工程、食品安全战略工程,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项目成果,但是,这些项目成果没能找到有效的途径让广大市民知晓。此外,市民便捷地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渠道也并不多,直接影响了他们对深圳市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如今,这些与市民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在“社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建设”项目服务中找到答案。
为了帮助社区居民掌握更多食品安全知识,提升辨别食品安全谣言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食品安全的监督和服务,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深圳市民政局共同开展了“社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建设”民生微实事项目。
居民自主点选,四大类服务提高居民食品安全意识
居民“点选”是民生微实事项目实施的前提。在各个社区,项目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决定了能否获得居民议事会的投票通过与落地实施,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民生工作“自上而下”推动的做法,充分尊重了居民的自主选择权,倒逼项目“按需设计、精准实施”,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居民的热烈欢迎。
“社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建设”项目正是通过民生微实事的途径走近社区居民身边的。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对食药民生工程及相关食品安全工作经验进行提炼整合后,联动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社工协会等单位,引入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策划形成“社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建设”项目方案,于2017年2月以高分入选深圳市政府“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库。2017年8月,项目启动仪式在南山区招商街道举行,拉开了社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服务在全市各区、各街道、各社区全面铺开的序幕。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社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建设”项目针对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食品安全检测信息共享、居民食品安全意见与建议反馈服务、社区食药安全志愿服务等四大方面的服务,每项服务还包含了若干子项目。项目充分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居民提供社区宣传、讲座、培训、赴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参观体验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食品安全主题活动,并针对居民普遍关心的农贸市场、超市、街市的抽检信息,建立起居民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双向交流渠道,居民一方面可以通过社工推送的信息及时了解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讯,另一方面还可以反馈对食品安全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监管部门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服务工作。同时,居民还可以自愿加入食药安全志愿者队伍,参与开展社区食品安全志愿服务。
通过在“家门口”参加社区活动,居民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政府治理食品安全的政策法规、工作措施以及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有效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和食品安全参与意识。这种“接地气”、体验式强、贴近百姓的服务活动得到了居民的充分认可,吸引各社区纷纷“点选”实施,截至2019年7月已经覆盖全市400余个社区,开展各类活动1000余场,进行食品安全现场检测1500余场,征集居民意见建议30000余份,组建了250支社区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人数达5000余人,直接服务居民10万余人次。
社工联动资源,形成食品安全多元共治新模式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鄱阳湖将全面禁捕
- 下一篇:海关监管助市民吃上进口“放心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