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村同案不同判引热议 争论之余还要靠实力说话
时间:2019-04-05 09:1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3月12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雅萍提到了稻香村"同案不同判"的问题,同时表达针对此案社会公众期待一个体现司法公正和统一的判决。 稻香村作为全国知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其系列案件始终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此番在两会上被提及,更是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焦点。了解稻香村商标案的消费者都知道,其实早些年两家也曾相安无事的共处过,但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市场的高度发达以及双方企业的发展战略不同,线上线下的市场竞争使两家企业产生了直接的利益冲突,这也是二者展开了一场又一场艰难诉讼的根本所在。说到底,稻香村商标争夺战的背后,更是两家的商业较量,而老字号的竞争最终还是得回到实力上来说话。 在商业市场上,产品和市场就是检验企业实力的唯一标准。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很好的创新,完备的市场以及长远的发展战略作为依托,那就算给他一个百年老字号,也只能坐吃山空,让老字号品牌走向没落。南北稻香村到底谁才能真正将"稻香村"品牌发扬光大?我们不妨就从两家的产品、市场和战略等几个方面的比对中寻找答案。
一家糕点品牌,没什么比产品的味道和健康更重要。苏稻继承了稻香村传统制作技艺,代代传承,246年从未断档,并坚持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创新。比如,为不断适应消费趋势,苏稻针对过去消费者颇受喜爱的"高油高糖高荤"的特点进行重点改良,将成分中的糖度降低了7%,更加契合现今推崇的轻食、健康的生活理念。可以看出,苏稻在秉持匠心,沉淀时代味道的同时,更是实现了对传统经典的现代化升华。 反观北稻,近年来,可能是糕点生意不太顺利,北稻甚至做起了熟食等副产品的买卖,在北稻的店里卖酱牛肉这种奇葩的事情也变得稀松平常,这也对 "稻香村"百年老字号造成了巨大的品牌伤害。试问,一家缺乏创新,靠卖熟食维持的生计的企业怎能承担起百年老字号的传承重任?
现代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产品也需要适合的营销和完备的市场来推广给更多的消费者。面对消费群体的年轻化,苏州稻香村不断尝试与著名品牌跨界合作,推出联名产品,包括东阿阿胶、功夫熊猫、Hello Kitty等。在热点IP的借势方面,更是创意层出不穷,AR互动、《剑网三》合作等均得到了年轻消费者一致好评。苏稻这些大胆、新颖的营销,让"稻香村"老字号呈现出活力四射的年轻气息。同时,苏稻早在2009年就已积极布局、开拓线上销售渠道,连续多年成为了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糕点行业的第一名。苏稻电商成绩一骑绝尘,值得众多老字号学习。 相比之下,北稻的思想非常陈旧,由于主打中老年人群,受客户群体限制,北稻的市场营销也没有亮眼之处。电商的布局时间也较为落后,2014年,北稻才首次在天猫、京东开设旗舰店,经过5年的探索,线上布局稍微弥补了北稻的线下业务范围,但尽管如此,其线上营收仍然不能与苏稻相提并论。敢问,一家思想陈旧、发展滞后的企业如何承担起百年老字号的发展重任?
▲加拿大温哥华 稻香村Vancouver店 老字号企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沉淀,在坚守历史传承、不断发展创新的同时,更要肩负起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苏稻始终将发扬中华传统美食文化视为己任,2013年开启全球战略布局。据了解,目前苏稻在国内拥有10个现代化食品加工中心、600余家专卖店,并且已经将中式糕点售卖到全球30几个国家及地区,在加拿大温哥华也设有稻香村专卖店。苏稻已成为中国的一张标志性名片,向世界输出中华传统美食文化的力量。 北稻则保守的采取区域化发展战略,其线下销售渠道主要分布在北京及北京周边地区,多以社区门店为主。那么,一家观念固步自封、发展极其局限的企业,如何承担起向世界传扬中华文化的重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