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时代下,进口休闲零食渠道之争:要线上还是线下?
时间:2019-07-30 15:24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进口休闲零食正在通过线上线下两大渠道快速渗透国内市场,而随着新零售概念的提出,现在许多企业都面临着线上与线上两大渠道的协调问题。广州进口食品展主办方研究结果表明,线上渠道发展较快,各项表现领先于线下渠道,无疑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但是,线上渠道仍然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而相较之下,线下渠道的发展虽然不及线上,却也有其无法媲美的优势。
进口电商B2C 弯道超速 据艾瑞咨询《中国进口食品消费研究白皮书》显示,50%以上的中国消费者习惯通过线上渠道购买进口食品,而仅有不到20% 的消费者只从线下渠道购买。相较之下,线上渠道占据绝对优势。这其中,进口零食的贡献绝对功不可没——在线上进口食品品类成交结构中,休闲零食占比接近40%,为最高类别。 进口零食最初进入国内市场的线上渠道,以“人肉代购”的C2C 淘宝店形式为主,部分淘宝店主也在线下开设私人进口零食店,线上线下同时销售。但这种形式的进口零食店弊端显而易见:由于是个人带货,因此货品较为零散、品类也有限,且进货渠道不稳定,容易出现缺货情况。
随着跨境贸易快速发展,国家在2013 年开设了全国八个试点城市的跨境电商服务,以保税直邮模式及后来的集货模式,打破了此前的“私人带货”模式,开启了进口食品线上销售新纪元。 得益于利好政策和物流的发展,中国进口零售电商B2C 在2014-2015 年间突飞猛进,从以前不足2% 的市场份额飙升至2014 年的21.7%,并于2015 年继续翻一番,达到46%,其后更在2016 年首次超越C2C,占比56.4%。到2017、2018 年,B2C 在中国进口零售电商的市场结构中,占比已超过60%,2018 年时更几乎达到C2C 占比的2 倍。从市场交易规模金额来看,B2C 的增长同样非常亮眼:截至2018 年,其交易规模金额已从2014 年的121.5 亿元猛涨到2018 年的3461.4 亿元。仅仅四年间,交易规模金额翻了将近30 倍。 当然,这少不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重要贡献。F2C进口食品展数据显示,中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渗透率,从原来的1.6% 增长至10% 以上,数年间增长了近10 倍之多。以跨境B2C 头部平台天猫国际为例,其当前的消费者人数已上涨至2014 年刚成立时的10 倍以上。 如今,跨境电商步入平稳发展期,进口商品税率发生了变化——进口货物增值税税率从今年4 月起,原适用16% 税率的,税率调整为13%;原适用10% 税率的,税率调整为9%。这项举措有利于引进更丰富的食品品类,亦有利于跨境电商等线上渠道进行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拓展。 线上营销玩法多,条条大道通罗马 在进口休闲零食方面,线上销售的拓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渠道与营销手段。一方面,渠道变得更为丰富,综合性平台电商、垂直类电商和时下流行的社交媒体电商等一应俱全。在大部分综合性电商平台里,既有平台自营项目,也有第三方入驻,同时还保留了原始的C2C 模式,比如天猫和淘宝;垂直类电商则只专注于单个行业或细分市场,比如主打生鲜和零食的每日优鲜;而社交媒体电商则是继淘宝之后,最为重要的C2C 阵地,比如有“中国INS”之称的小红书和较早前流行“做熟人生意”的微商。 从目前来看,以天猫为代表的大型综合性平台仍然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天猫通过吸引众多国际品牌进驻,并与全球各地的零售商合作而拥有了超大规模的进口资源。入驻天猫的Costco、韩国乐天和Countdown 等国际超市,以及各大进口零食品牌旗舰店、直营店和天猫自营的超市、天猫国际官方直营等等,全都成了吃货们的天堂。 另一方面,在渠道以外,营销模式也同样日新月异。商家们不仅购买平台广告位、使用SEO 优化或者付费竞价排名,还组建粉丝群,在群内发布特价信息和发放福利,吸引粉丝购买,并通过邀请达人撰文分享或直播推荐等方式给消费者“种草”,从而将流量变现。 值得一提的是,直播作为一种新营销手段,拥有非常惊人的潜力。据《2019 年淘宝直播生态发展趋势报告》显示,淘宝直播业务近两年呈现爆发式增长,同比增速接近400%,“带货”金额高达千亿元人民币。同时,报告还指出,资深剁手党在直播核心用户群中占据重要位置,为直播营销作出了可观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