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牛羊驴特色产业的意见(辽政办发(2)
时间:2019-07-27 13:46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二)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地方品种资源保护,提高复州牛、沿江牛、辽宁绒山羊等品种资源保护成效,力争实现保种群体数量稳定增加,质量有所提升。加快推进辽西驴、利复牛、辽宁多羔羊等新品种育成,积极推动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系、辽宁绒山羊本溪优质系、辽宁夏洛莱羊新品系、辽育白牛新品系、荷斯坦奶牛新品系等新品系的育成。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品种进行杂交改良和扩繁增量,加强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同期发情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强化种畜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种源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育引繁推”一体化。
(三)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利用。以“镰刀弯”地区调减籽实玉米种植、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实施“粮改饲”试点,引导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料种植,推动特色产业“降成本、补短板”。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保障苜蓿等优质饲草的供应。全面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和利用水平,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青(半干)贮、黄贮、微贮、氨化、粉碎等加工技术。探索生态循环模式,发展种草养畜,为产业提供饲草料支撑。
(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深加工企业和深加工项目,发展全产业链模式生产。调整优化屠宰行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以现代屠宰加工企业跨区域流通和本地屠宰企业供给并重、流通有序的产业布局。积极发展期货、金融、物流等畜牧业服务业,全面推进“互联网+”在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的应用,深入挖掘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餐饮等方面功能。加大优质特色名牌产品开发力度,创建与培育特色畜牧业区域公用品牌,推进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开展品牌发布与产销对接。推进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督促生产经营者完善产、购、销等各环节记录,形成完整的可追溯链条。
(五)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开发。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充分发挥牛羊驴产业可以中小规模发展,实现自有秸秆资源就地过腹还田、培肥地力等方面独有优势,加大产业扶贫开发力度,提升“造血功能”,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实现脱贫。加强典型示范引领,努力培育产业扶贫先进地区、先进企业、先进个人典型。找准产业效益与贫困户受益结合点,大力推广扶贫农场、“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模式,不断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构建产业发展与扶贫帮困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支持政策
(一)产业政策。各级政府要把特色产业发展摆上重要日程,加大投入力度,根据当地实际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粮改饲”试点、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畜禽良种工程、地方品种资源保护、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推广、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现有的政策支持项目,在申报条件允许范围内重点向特色产业倾斜。持续推进养殖保险覆盖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建设,在推进奶牛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探索开展肉牛、绒山羊、驴等政策性保险。
(二)金融政策。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养殖政策性保险+畜产品价格保险+贷款+担保+金融补贴”模式,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入产业发展。全面推进普惠金融、“牧担贷2.0”等业务发展,努力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各级政府要按规定采取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贷款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畜牧特色产业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各级政府要编制相关发展规划,重点突出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各类要素,推进特色产业在优势区域集聚发展,提高整体规模效应。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强化示范带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发展畜牧特色产业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