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于可溶性大豆多糖等19种“三新食品”公告》(2019年第4号)(2)
时间:2019-07-26 19:4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2.工艺必要性。该物质作为增味剂、着色剂用于调理肉制品(生肉添加调理料)(食品类别08.02.01)、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食品类别08.02.02)、酱卤肉类(食品类别08.03.01.02)和香辛料油(食品类别12.09.02),改善产品的口感和色泽。其质量规格执行《食品添加剂 辣椒油树脂》(GB 28314)。
(七)维生素E(dl-α-生育酚,d-α-生育酚,混合生育酚浓缩物)
1.背景资料。维生素E作为食品添加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允许用于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油炸面制品等食品类别。本次申请其使用范围扩大到水油状脂肪乳化制品(食品类别02.02)和02.02类以外的脂肪乳化制品,包括混合的和(或)调味的脂肪乳化制品(食品类别02.03)。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委员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标准局等允许其作为抗氧化剂用于脂肪和油及其制品。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评估结果,该物质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不超过2 mg/kg bw。
2.工艺必要性。该物质作为抗氧化剂用于水油状脂肪乳化制品(食品类别02.02)和02.02类以外的脂肪乳化制品,包括混合的和(或)调味的脂肪乳化制品(食品类别02.03),延缓油脂氧化。其质量规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GB 1886.233)。
(八)甲酸钠
1.背景资料。甲酸钠作为食品用香料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本次申请其扩大使用范围,作为发酵用营养物质用于发酵工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标准局、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等允许其作为加工助剂用于食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评估结果,该物质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3 mg/kg bw。
2.工艺必要性。该物质作为发酵用营养物质用于发酵工艺,促进微生物繁殖。
(九)丙酸及其钠盐、钙盐
1.背景资料。丙酸及其钠盐、钙盐作为食品添加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允许用于面包、糕点等食品类别,本次申请作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用于酵母的生产工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标准局等允许其作为食品添加剂或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用于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评估结果,该物质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不需要限定。
2.工艺必要性。该物质作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用于酵母的生产,用于改善酵母使用在含有丙酸及其钠盐、钙盐等食品发酵过程中的适应性。其质量规格执行《食品添加剂?丙酸》(GB 1886.210)、《食品添加剂 丙酸钙》(GB 25548)或《食品添加剂 丙酸钠》(GB 25549)。
(十)低聚半乳糖(乳清滤出液来源)
1.背景资料。低聚半乳糖(乳清滤出液来源)于2017年第8号公告批准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新品种,允许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等食品类别,本次申请其使用范围扩大到调制乳粉(仅限儿童用乳粉)(食品类别01.03.02)。欧盟委员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标准局等批准其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用于儿童用乳粉。
2.工艺必要性。该物质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用于调制乳粉(仅限儿童用乳粉)(食品类别01.03.02),增加产品中低聚糖含量。其质量规格按照2017年第8号公告执行。
(十一)葡糖氧化酶
1.背景资料。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来源的葡糖氧化酶申请用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欧盟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日本厚生劳动省等允许该来源的葡糖氧化酶作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使用。
2.工艺必要性。该物质作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除去食品中残余的葡萄糖,防止由美拉德反应导致的非酶褐变。其质量规格应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用酶制剂》(GB 1886.174)。
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
(一)乙酸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