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餐饮行业一次性餐具限供 请消费者配合

  一次性餐具限供 请配合

 

  上海地区外卖下单,APP会强制要求选择餐具数量。

 

  已正式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于“一次性餐具”的提供也做出了限制。条例规定,餐饮服务者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包括一次性筷子、调羹、刀叉在内的一次性餐具,外卖商家也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

 

  “类似条例会不会在北京实施?”未雨绸缪,已有北京市民开始尝试“自备餐具”。专家表示,条例并非完全禁止一次性餐具的使用,这也给了市民和商家更柔和的适应过程。

 

  个人体验

 

  上班自备餐具 感觉并不麻烦

 

  所在公司没有食堂,上班族许鑫每天中午都要到楼下的便利店买速食,或者叫个外卖。对于每次附送的筷子、勺子、餐巾纸“三件套”,他可谓再熟悉不过。

 

  说是三件套,许鑫往往只会用到其中的一件半。要是吃盖饭,主要用勺子;偶尔吃面,主要用筷子,很少有一起使用的情况。至于餐巾纸,许鑫有时会用,有时则随着剩下的那一件餐具一起扔进了垃圾桶。

 

  “其实仔细想想,这么扔也挺浪费的。”一个月前,许鑫留意到上海即将实行一次性餐具限供新规的消息,这项规定虽然不会限制身在北京的他,但也让他冒出了一个想法:“如果上班自带餐具,是不是能更环保一点?”

 

  起初,许鑫还认为自备餐具的想法不太现实,但认真考虑过后,他发现这样做似乎没什么难度。于是在半个月前的一天,他从家里带了一个勺去公司,中午到便利店买完饭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索取餐具,而是回楼上用自己的勺就餐。吃完饭之后,许鑫把勺子拿到卫生间洗了洗,重新装回了包里。

 

  第一次自备餐具吃饭的过程很顺利,由此开始的半个月,许鑫已经逐渐习惯了多带一个勺上班。在许鑫看来,自备餐具一般只适用于固定场合的用餐,比如在公司吃午饭。如果去外边的餐厅,自己带餐具就显得太麻烦了。“有的餐厅连洗手池都没有,吃完了都没法洗。”

 

  现场探访

 

  快餐店堂食区域 方便餐具已少见

 

  自备餐具去餐饮店有难度,那么店家在提供餐具时能否做到一次性餐具的减量?记者走访了广渠门、磁器口与崇文门附近的多家餐饮门店,发现一次性餐具在堂食中已经比较少见。

 

  在广渠门附近的一家南城香快餐店,取餐台旁配备着瓷质勺子,边上的消毒箱则插放着瓷筷。门店经理介绍,这些餐具都是公司统一定制的,可以清洗再利用。“用这样的餐具,首先是为了环保,另外也有利于建立公司形象,显得更正规一些。”

 

  而在磁器口附近的一家吉野家门店,除了有瓷质筷勺,还有可循环使用的杯子,这些瓷杯主要用于早餐时段接取咖啡或豆浆。店家介绍,所有的餐具在一年多前做过一次更换,顾客更早时就餐只能用一次性木筷或塑料勺。

 

  在记者走访的其他四五家面饭类快餐店,堂食区域内均没有看到一次性筷子和勺子,店家只有接外卖订单时才会使用一次性餐具包。而由于难以替代等问题,一次性杯子和塑料吸管的使用依然比较频繁。

 

  店家只能为堂食顾客提供一次性餐具的情况,仅在崇文门附近的一家快餐比萨店出现。店长表示,门店主要做的是外卖生意,堂食顾客的比例很小,因此就没有准备不锈钢刀叉等餐具。“而且员工饭点的时候非常忙,很难顾及清洗刀叉,用一次性餐具能方便不少。”

 

  外卖订餐

 

  “无需餐具”功能待完善

 

  上海市施行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后,外卖订餐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记者在订餐平台上搜索上海地区的外卖店家,发现一些店铺已经在点餐页面的醒目位置加入了“餐具”一项。用户除了点选菜品,也需要选择是否需要餐具,部分店家还标注了餐具的额外收费,每份在一毛到五毛不等。

 

  其他没有单独列出餐具栏的店家,用户点击下单后,订餐APP也会自动弹出“选择餐具数量”的页面,用户必须选定后才能进行下一步付款。页面下方还有“后续订单餐具设置”的追加选项,用户可以选择“依据餐量提供”或“无需餐具”。

 

  目前,APP订餐平台尚未强制要求北京用户在下单时选择餐具,用户如不要餐具可自行备注。但记者发现,这项备注功能的实际作用比较有限。记者尝试在五家不同的店铺进行了外卖下单,每一单均标注不需餐具,但最后没有配送餐具的只有一家,其他四家均附带了餐具包。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