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用抗性淀粉减肥这事 绝不是“吃凉饭”这么简单

  最近不知怎么回事,“抗性淀粉”这个概念忽然火爆起来了。其实,“抗性淀粉”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而且很多人对它是有误解的,总觉得只要把食物放凉了吃,就能得到抗性淀粉,吃饭就不发胖了。真的是这样的么?

 

  有了抗性淀粉之后

 

  食物的热量值的确会降低

 

  先复习一下抗性淀粉相关的基本知识。

 

  抗性淀粉(简称RS)被定义为人体上消化道(胃和小肠)不能消化吸收的淀粉组分。

 

  简单说,它虽然在化学结构上是货真价实的淀粉,但不能被人体分解成葡萄糖,然后被吸收到血液当中,作为人体的能量来源用掉。

 

  当然,小肠没有消化它,它就会比较完整地进入大肠,然后大肠菌群中那些喜欢淀粉的品种会非常欢迎它,并因为“食物充足”而繁荣起来,成为优势比较强的菌群。这些菌所产生的丁酸等短链脂肪酸,对人体维持健康的肠道环境,预防高血脂和肠癌等,都是有益的。

 

  抗性淀粉有5个产生途径,其中之一就是“老化回生”过程中所产生的抗性淀粉。

 

  淀粉食物几乎都需要烹调熟了再吃。这是因为天然食物的淀粉是以淀粉粒形式打包存在的,它们是捆在一起,很难消化的。在加了足够的水,并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淀粉分子从淀粉粒里跑出来,和水分子亲密拥抱在一起,食物的质地柔软黏稠了,人体的消化酶也容易接触并消化它们了。这个过程的科学词汇叫做糊化。

 

  但是放冷之后,时间长了,一部分已经糊化的淀粉就又回到生淀粉的状态,不容易被人消化了。这个过程叫做“老化回生”,意思就是从熟淀粉状态向生淀粉状态倒退了。当然,只是倒退一小步,一小部分淀粉变了脸而已,食物并不会完全变成没有烹调过的状态。

 

  这些因为老化回生而不再好消化的淀粉,就属于抗性淀粉的一类,RS3。

 

  抗性淀粉因为不能被人体充分消化,所以它的热量值比好消化的淀粉有所降低。当然,热量值也不是零。因为大肠菌群能利用它产生短链脂肪酸,而人体还是能够部分吸收利用短链脂肪酸的,具体就看菌群是怎么工作的了。但是,其热量值肯定会大幅度下降。所以,有了抗性淀粉之后,食物的热量值是会降低的。

 

  食物放凉≠产生很多抗性淀粉

 

  不过,只要把食物在冰箱里放一夜,就会有很多抗性淀粉产生吗?不一定,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要看淀粉食物中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比例如何。

 

  淀粉食物冷藏后所产生的RS3,主要是直链淀粉老化回生的结果。如果某种食物中有不算太少的直链淀粉,那么冷藏之后它的老化回生效果就比较明显,产生的抗性淀粉就比较多。

 

  比如说,高直链淀粉的老玉米就特别容易回生,煮后一两个小时就变硬了,嚼起来都很累。所以,这种老玉米,现在街上已经看不到了,煮玉米棒子都换成糯玉米和甜玉米了。

 

  又比如说,非糯性的籼米(如泰国长粒米)和粳米(如东北短粒米),冷藏后老化回生也比较明显。比如说,我们曾经做过的测定发现,用普通粳米做原料时,4摄氏度冷藏24小时的冷饭和刚做好的热饭相比,抗性淀粉的含量从4%增加到了14%。

 

  反之,如果一种食品中不含有,或很少含有直链淀粉成分,那么冷藏后产生的RS3就很少。

 

  比如说,一项国外研究发现,与马铃薯趁热食用相比,在8℃放置24小时后,马铃薯的抗性淀粉含量从总淀粉的3.3%增加到5.2%,这对总热量摄入的影响基本上是可以忽略的。

 

  又比如说,目前市售的糯玉米,因为支链淀粉含量99%以上,直链淀粉微乎其微,煮好了放一整天也不会变硬。当然,其中的抗性淀粉的数量也不会明显增加。

 

  短粒的糯米,就是做粽子、做汤圆、做打糕等黏性糕点小吃的那种糯米,几乎100%是支链淀粉,而且支链的链长还很短,所以即便放到第二天吃,产生的RS3也可以忽略。

 

  我们也曾经做过血糖测定,糯米食物就算是冷藏24小时后再拿出来吃,血糖反应还是一样的——非常非常高!糯米饭煮后趁热吃,测出GI值是112,已经够高了吧。但是,冷藏过夜12小时后,把糯米饭取出来,暖到室温后再吃,GI值居然高达128!

 

  所以,别指望吃凉粽子就能减少热量摄入!

 

  二、要看你冷藏的食物含有多少水。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