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就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举行发布会(文字实录)(3)
时间:2019-07-19 16:21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三是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今年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速达到6.6%,这个成绩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2个百分点,还需要加大力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下半年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认真落实好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在努力做强现代种养业基础上要用好农村的特色农产品、农市景观、人文景观等乡村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培育壮大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把产业增值更多的留在农村、留给农民。扩大投资促进就业。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推动各地发行一批乡村振兴专项债,强化新型经营主体等小微普惠领域的金融服务,研究制定乡村产业用地的保障政策,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重大工程,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扎实推进产业扶贫,着力提升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效益,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
四是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织实施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政策,指导各地切实提高改厕质量,确保全年完成1200万户以上改厕任务,持续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打好夏季战役,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任务,以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谢谢。
2019-07-19 10:23:5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刚才魏司长提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的总体合格率是在97%以上,据我们了解,农业农村部今年调整完善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计划,请问计划都有哪些变化?监测结果如何?
2019-07-19 10:28:29
魏百刚:
这个问题请程司长来回答。
2019-07-19 10:34:06
程金根:
谢谢您的提问。非常感谢您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例行监测是一种风险监测,目的主要是发现问题隐患、强化监管防控,最终为市场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这项制度自2001年在京津沪深四个城市试点启动以来,经过5次调整,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成熟的监测制度。目前,每年按季度对全国31个省份、153个大中城市的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5大类108个日常消费的大宗鲜活农产品,130个参数进行监测。
今年,再次调整了监测计划,进一步完善这项制度。一是完善随机抽样,增强监测的代表性和科学性。按照“放管服”的要求,扩大随机抽样,每季度每省随机确定两个地级市和抽样监测的生产基地。二是加大“三前”抽样比例,提高农业农村部门的履职能力。对生产基地、暂养池、屠宰场等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的“三前”(食用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抽样比例由去年的27%提高到今年的50%。三是增加禁用药物参数,回应社会关切。重点是增加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禁用兽药、抗生素参数,监测参数增至130项。
上半年,监测结果显示,抽检总体合格率是97.2%(按2018年同口径总体合格率为97.6%),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108个监测品种中,有64个品种的合格率在99%以上。蔬菜的合格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稳定向好。
监测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是常规农药残留超标和检出少量兽药。针对这些问题,农业农村部一是将监测结果通报各地,要求地方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地跟进开展监督抽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开展禽蛋禁用兽药、水产品兽药残留等专项整治;二是加强农药和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加强安全用药指导,严格落实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规定;三是总结推进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和追溯制度,完善生产和市场衔接机制,进一步扎紧“监管篱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农产品。
谢谢大家。
2019-07-19 10:34:17
中国日报记者: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响应和参与,取得了重大进展。农业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农业农村部在推动“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2019-07-19 10:52:30
魏百刚:
这个问题请马洪涛副司长来回答。
2019-07-19 11:01:37
马洪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