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奶茶始祖兰芳园:大排档里的香港精神
时间:2019-07-02 12:11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22年前那个彻夜通明的夜晚,无数人静静等待着倒数读秒。维港的船只拉响汽笛,末代港督登船而去。守着电视机的国人终于看到,英国国旗降下,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冉冉升起。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时隔二十二载,想起那年6月末的滂沱大雨,想起维港通明的灯火和盛大的烟花,依然心潮澎湃。香港之于大陆,曾是一切潮流的启蒙者,一个时代的精神引领者。直到现在,这座历经沧桑的城市依然延续着融入血脉的香港精神,让它永远年轻,永远荡气回肠。
荧屏之下,敢打敢拼 今天的互联网上,香港依旧是一个巨大的IP,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掀起一股港风回忆潮。首先被津津乐道的便是家喻户晓的荧幕明星和他们的各种经典作品,星爷系列、成龙系列、赌神系列、警匪剧、宫斗剧等等,即使已经拍摄多年,偶尔回看依然津津有味。 比如周星驰自传性质的《喜剧之王》,每一遍翻看,总会有别样的感触。尹天仇作为一名“死跑龙套的”,尝尽世俗的白眼只为证明“我是一个演员”。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但真实的演艺之路总有更多血泪。对香港艺人来说,无论是小人物还是大咖,努力奋斗是他们最基本的自我修养。
曾拿过四次香港金像奖的影后惠英红,早年作为香港影视剧著名“打女”,为了拍好武打戏,全身绑了一条钢丝从16层高的楼跳下马路,结果被 “晾” 在低楼层的一个晾衣杆上,后背硬生生地划出一道血痕。成龙为戏拼命,刘德华红馆连唱14晚,陈奕迅打封闭休养俩月换来唱完原定的18场……香港娱乐圈有太多这样的故事,说起来都是家常便饭。 香港的影视圈当年被评“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精准勾勒出影视工作者不甘平庸的追求。“没有烂角色,只有烂演员”,死磕业务、不屈不挠,这才有了一段流金岁月。 血汗之城,富贵凭双手 在流光溢彩的荧幕之下,是香港经济的腾飞。 从罗湖口岸出了关,便到了香港。这里有川流不息的尖沙咀,彻夜不寐的铜锣湾,星光璀璨的红磡馆;这里是张爱玲笔下的倾城,是徐志摩笔下的琳琅,是余光中诗里的情人,是李碧华书中的鬼魅欢场。这里,是一座欲望之城,血汗之城。
与人们看到的的歌舞升平不同,从单纯的贸易港发展成现今的多元化经济体之路上,香港曾遭遇过多次冲击。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风浪中,香港人靠着“富贵凭双手”的意志,在万众一心 “共度时艰”的口号中,香港经济仅仅花了40年,就达到了英国人用200年、美国人用120多年才实现的经济增长目标。 这座城市还吸引着相同气质的人汇聚在此。香港作家倪匡说:“以前上海的公园有人摆档,坐大轮船到香港要450元,偷渡到香港要150元。我就用150元的方法来了,被塞进运菜的船,到了九龙哪一个码头上岸我都不记得。”像倪匡、乐坛教父罗文等,都是当年因不同原因逃港而来的无名之辈,来到这里淬炼成金。 今天,自由的经济体、坚实的法治文明、金融中心的美誉以及自强不息的香港人,让香港依旧是令人着迷的城市。港人的拓荒精神始终深刻的烙印在这座城市的血脉里,即便沧海桑田,这座城市注定不会暗淡。
大排档里,精益求精 也许有人会感叹,香港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知道,香港从未止步。因为在这里,没有人轻言放弃。即便是大排档的学徒也能实现自己的香港梦,一杯奶茶也能在不懈的钻研和创新下做到极致。 高楼林立的中环,有最潮流最新鲜的品牌,人们走路的速度都格外快。按理说,大家的眼光应该永远朝前。然而,传统的百年老店在这里活得肆意,而网红餐厅却几乎没有生存之地。或者说,在香港人心中,自有认可的“网红店”,这认可由来已久,持续百年。去香港旅游,必点一杯的丝袜奶茶便是代表之一。 在更精通美食的老饕眼里,香港就是丝袜奶茶,丝袜奶茶就是兰芳园。美食作家蔡澜说,“不喝兰芳园,白来香港”。就连泰国白龙王,周润发,陈奕迅,谢霆锋等明星也是兰芳园的铁杆粉丝。
香港兰芳园老店每天排长队 现在的人们可能很难想象,这杯香港名片诞生于市井街头的大排档。苦心钻营、持之以恒,再小的品牌也能绽放自己的光芒。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