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将成为全球对虾第一进口国
时间:2019-07-01 12:5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前不久,以“走向生态的中国虾养殖业”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虾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广东珠海举行。本次研讨会吸引了近300位行业精英参会,与会人员就全球对虾产业消费市场、海内外对虾养殖技术、前沿养殖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我国对虾出口是以高附加值加工品为主
会上,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表示,自2018年7月中美贸易战开始,美国多产业受到重创,中国经济也受到重创,全球经济景气度下降,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水产品进出口总量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随着进口关税的下调,2019年进口量将持续增加。
2018年,全球对虾总量首次超过500万吨,6大主产国占全球总产量83%。2018年,我国对虾产量略增,约为130万吨,但生产地位一直在下降。目前,国内南北方产量都略增,北方(生态为主)增长点在于面积,而南方(精养为主)增长点在于成功率。
“从对虾供给情况来看,2018年我国对虾总供应量(内销+出口)达到220万吨左右,其中养殖130万吨,捕捞20万吨,进口65多万吨,出口16多万吨,国内整体消费呈上升阶段。从对虾贸易情况来看,2018年美国进口量再创记录,达69.72万吨,中国进口量超过65万吨,欧盟28国进口量达76万吨,日本进口量下降至15.8万吨。我国对虾出口量略有增长,主要以高附加值加工品为主。观察对虾产业行情走势,2019年预计中国对虾进口量继续增加,因关税和打击走私的缘故出口量下降,而且对虾第一进口大国美国的地位会被中国取代。此外,进口冻虾的竞争优势明显。”崔和在报告中谈道。
内需市场消费是抵御市场风险重要举措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水产养殖与渔业管理司高级渔业官员MarcioCastroDeSouza在会议上提到,水产养殖业可以为全球提供更多的蛋白质,而且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实现的。FAO将不同地区划分并为各地区进行评分,发现许多国家渔业都面临过度捕捞的问题。目前,水产养殖业总产量有所增长,但行业中仍存在一些资源浪费的现象。一方面是养殖中的损耗,另一方面是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同时,我们发现了消费升级的趋势:消费者对水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多,可追溯体系构建提上日程。此外,在全球范围内,水产品的出口总量超过肉类、禽类和种植物,位居第一位,其重要地位毋庸置疑。
亚太地区水产养殖中心网项目经理袁德润介绍了东南亚对虾的生产情况。近几年,东南亚的对虾养殖业浮动较大,但仍是东南亚非常重要的养殖品种。目前,越南、印度、印尼是增长较快的国家。从整体来看,东南亚养虾国仍以精养为主,小养殖户多而散、养殖模式多样化是主要特征。
“未来,影响东南亚养虾业的主要因素包括疾病、遗传选育的质量、饲料原料价格、市场的不确定性、环境、自然灾害以及消费者的期望值。近年,东南亚各国的养虾成本都在上升,但实际上全球虾价却是在走低。但有一个好的现象,养虾人仍在养虾,说明还是有利可图。但虾并非不可替代的蛋白质。因此,未来促进虾的消费,特别是内需市场的消费是东南亚各国抵御市场风险的一个重要举措。”袁德润谈道。
印度对虾养殖者联盟秘书长BalasubramaniamVen?katachalam表示,2018年,印度对虾行业发展非常好,产量达75万吨。印度连续两年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连续五年都是美国最大对虾供应商,2018年整体占比更是达到了36%。目前,印度有570家加工厂,养殖面积约有十七万六千公顷,而且印度还有很大面积的空白土地可以从事对虾养殖。
“2019年,印度对虾行业有以下趋势:印度对虾产业需要可持续发展;印度对虾产业发展速度逐渐降速;2019年产量对比2018年可能会降低30%;育苗成本高,且育苗量低。接下来,印度对虾产业需要进行提质增效,改善养殖场基础设备,做好生物安保、病害防控工作,关注国际对虾市场价格变化。”BalasubramaniamVenkatachalam谈到印度对虾行业时说道。
柬埔寨水产养殖发展处处长ThaySonmony说,渔业对于柬埔寨非常重要,它为柬埔寨提供了75%的食物蛋白,为政府带来了8%~10%的GDP增长。柬埔寨的水产养殖业仍处在起步阶段,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柬埔寨对渔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政府愿意补偿水产品进出口所产生的税费,政府对海水养殖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等。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欧风麦甜20年烘焙匠心品牌!树烘培行业标杆
- 下一篇:中国虾业市场越来越微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