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场监管局亮食安答卷:去年侦破违法犯罪案292起(2)
时间:2019-06-27 10:0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使后厨成为可观、可感、可知的‘阳光厨房’,消除餐饮单位与公众间信息不对称的障碍。”崂山区市场监管局电子监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论坛上,崂山区“明厨亮灶餐饮企业远程监控系统”被评为智慧行业管理类十佳典型案例。
“在屏幕上轻轻一点,就能快速查到每一棵蔬菜‘从哪来’。”食安周期间,崂山区市场监管局在麦岛小学食堂举办开放日活动,一台食品流通溯源机成了当天最抢眼的“明星”。
崂山区搭建的食品安全溯源查询平台,既可以看到食堂单位的营业执照、法人代表、从业者健康证等信息,也能查到各类食材的采购地点、销售人员姓名、身份证号、配送车辆、农残检测报告等。从生产、运输、销售到使用,每一个环节责任人的正面照均可查询,真正实现了食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引入“保险+”
有专业理赔真正吃得放心
2018年,一名外地游客在青岛市北区一家啤酒屋食用海鲜出现腹泻,随即就医,并投诉到市场监管部门提出索赔要求。最终游客获得了全部医疗费用700元的赔偿,但令他想不到的是,负责赔偿的居然是保险公司。
这正是市北区创新引入的“保险+食安”模式。“当前社会食品安全水平整体向好,可一旦发生食品安全纠纷,存在赔偿责任难落实的问题,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正是破题之解。”市北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科科长阎晓龙介绍,“食品安全责任险”是承担食品生产经营者民事赔偿责任的一种保险,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可以为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风险,保障消费者权益。
2018年起,市北区在全省率先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有两种形式,一是公共领域,由政府全额出资200万元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包括学校、幼儿园食堂,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等;二是在商业领域,以补贴的形式,由政府承担50%,鼓励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大中型餐饮、流通单位先行投保。
“有了食品安全责任险,赔偿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保险公司去做,餐饮经营单位干好自己的事就行了。”阎晓龙特别强调,经营者并非买了保险就可以免责,“保险只是快速理赔给消费者,经营者的违规行为仍要接受行政监管部门的追责和处罚。”
今年,市北区的“保险+食安”覆盖范围再扩大,公共领域增加了农贸市场和旅游景点,政府出资额也由200万元增加至280万元;商业领域政府补贴占比降为40%,并在全区范围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推广。
■食安预警
警惕自制泡酒变夺命“毒酒”
近期,国内某地发生了农村聚餐时多人饮用自酿酒中毒事件。6月26日,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食安预警,谨防自制泡酒中毒,严格审批自制酒许可,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开展自查自纠。
自制泡酒引发的中毒及死亡事件,均是泡制材料中含有疑似含乌头类生物碱的中药。消费者如需自制药酒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如关节疼痛、哮喘等),应由正规的医疗机构对疾病做出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和购买药品。不可随意采用野生动物、植物,或者在街道或旅游点采购中草药,盲目制作泡酒或煮食。不能随便摘抄不了解的秘方,自配中药方剂。
马钱子、草乌、附子、附片、乌苍耳子、蝎子、蚂蚁、蛇、野蜂(野蜂蜜)、水蛭等毒性中药材不宜自行泡酒或食用,否则极易引起中毒,造成肝脏、神经系统等身体损害,乃至生命危险。
消费者食用食物后,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治疗,来不及就医的,应积极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毒素后及时就医,若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或者发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投诉举报,可拨打电话1231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