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大众点评“必吃榜”入围率仅万分之一,值得吗?

近日,大众点评的“必”系列榜单再更新,宣布2019“必吃榜”入围名单,最终结果将在7月5日揭晓。

据了解,本届入围“必吃榜”的商家超过1600个,覆盖国内45个城市和地区(包括港澳台),以及 5个热门海外城市及国家(东京、大阪、新加坡、曼谷、首尔)。

今年是大众点评连续第三年发布“必吃榜”。本次榜单与前两年相比做了三点更新:一、扩大榜单覆盖范围,新增了14个热门城市;二、首次录入海外热门城市;三、丰富了榜单内容,首创“必吃街”榜单。

中国餐饮商户接近千万家,2019年必吃榜1600商户入围,入围率不足万分之二。筛选如此严格,今年榜单有哪些精彩看点和价值?

 

大众点评“必吃榜”入围率仅万分之一,值得吗?

万中选一,必吃榜标准到底有多高?

2019年的必吃榜,收集了从去年5月到今年5月一整年的海量用户评价,同时商户综合开业年限、历史评分、在当地的城市排名、用户评价等多维度,筛选出了最能代表大众口味的商家。

记者了解到,除了这些基础门槛,这份榜单还有三个核心底层逻辑:

第1, 大数据勾勒用户画像,兼顾不同人群口味。

大众点评产品总监、必系列榜单负责人黄涛表示,基于多年来的大数据积累,大众点评已拥有一套成熟的用户画像分析能力,可以从年龄、性别、收入、长居地、对美食的偏好、给餐厅打分的习惯等维度对用户进行画像划分。

必吃榜在评选过程中会根据用户画像来综合分析每个点评背后的客观度、可信度和参考度。例如,经常在各地吃日料的用户,其对日料评价就会更具参考价值。

除此之外,必吃榜还会对用户画像维度进行排列组合,进而形成海量用户组,比如“本地资深食客”、“异地活跃食客”等等。

只有在多个用户组中,都获得了较高的评分,才能最终入围必吃榜。“这是必吃榜跟其他榜单比最特殊,且商户最难满足的评比条件”黄涛介绍到。

但也是这样严格的大数据评判标准,才能保证入选商户是真正受大众喜爱的,具备“必吃”属性的优质餐厅。

第二,寻找稳定经营的好店,对口味“长期负责”。

黄涛强调,必吃榜的考察并非开榜前的几个月,而是一整年,“12个月里,有10个月水平都很高,表示这个餐厅有很强的品控和长期稳定表现的能力。”

据了解,必吃榜会对商户过去一年每个月的经营状况进行考察,“多少月评价在三星以上,多少月在四星、五星。”每个月商户都需要有足够量的新增有效点评,对于餐饮行业来讲,这一标准不可谓不高。

同时,工作人员还会参考商户每个月在城市中的相对排名,是否维持在稳定的位置。也就是说,餐厅并不是在和自己比,而是和区域中的其它餐厅竞赛。据了解, 很多餐厅为了能上必吃榜会提前半年开始准备,对菜单、口味、服务进行更严格的管理升级,以努力实现长期稳定的高水准表现。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也只有这样长时间选拔出来的商家,才是真正“万中选一”的优质商家。

第三,口味至上,本地特色是加分项。

必吃榜是一份关于“吃”的榜单,口味筛选是第一位。因此,必吃榜也成了很多人探索异地美食的指南。这一层面上,登上必吃榜的餐厅名单,需要兼顾本地特色。黄涛表示,2019年必吃榜会对具有本地特色的商家进行加权。

他对“特色”也进行了解读,比如在上海,除了本帮菜,西餐日料也可能成为上海的特色,“人们去上海旅游,就是要吃特定的西餐日料,那些在自己城市是吃不到的。必吃榜就是满足了这样的需求。”

他同时提到,必吃榜中有很多接地气的餐厅,他们的菜品可能不多,但有自己的特色,能让消费者满意。据数据显示,2017年必吃榜的上榜商户中,人均60元以下的小店占比8%。而到了2019年,必吃榜入围商户中,这一数字变成了18%。

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当必吃榜出现后,很多餐饮行业的人才发现城市角落里有个不起眼的餐厅,而这个餐厅已经非常火了。

从流量到品牌,必吃榜帮助商家再进化

上榜必吃榜并非终极目的,必吃榜影响力对生意的助力,才是商家最看中的。

首先,必吃榜提升了门店总体流量。

如今,必吃榜成为越来越多顾客就餐的指南,给入榜商户带来了直接客观的业绩增长。

上海的蟹尊苑负责人曾表示,2018年国庆期间门店营收同比增长300%,而成都的张烤鸭在上榜后不到一个月,就创造了营业额30年来的新高。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