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粮食工程”实施3年 助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2)
时间:2019-06-18 09:46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通过为农民提供粮食产后服务,可以提升粮食质量,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增强农民议价能力,帮助农民好粮卖好价,带动持续增收致富。”河北柏乡粮库主任尚金锁表示,为了提高粮食产后服务水平,柏乡粮库新购置输送机25台、清理筛14台、移动伸缩装仓机6台、转向装仓机2台,日卸车清理入库能力较之前提高了3000吨,大大减少农民售粮等候时间,提升了卖粮体验。
针对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水平低的“短板”,实施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项目建设,截至2018年底,粮食质检体系建设覆盖到全国31个省区市,全国粮食检验机构达到800多个,粮食质量检验监测能力显著提升。粮食质量监测覆盖面大幅增加,2018年检验样品51.8万个,增加幅度12%,及时处置不合格粮食,防止超标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针对优质粮食供给不足的“短板”,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将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贯穿于粮食产业发展全过程,针对“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主要问题,促进“产购储加销”顺畅有序衔接,各类主体产品创新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优质产品明显增加。河南省推行优质小麦规模连片种植,2018年,全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位居全国第一。山西以“山西小米”区域公共品牌创建为引领,突出打好“优质”“特色”两张牌,引领全省特色粮食产业发展,提升品牌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提高优质粮油的市场覆盖率和占有率。
合力推动工程落地
展望2020年,要如期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监测面扩大到60%左右、全国产粮大县的粮食优质品率提高30%左右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钱毅表示,要精心组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形成合力推动落地见效的良好局面。
粮食和储备、财政部门要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统筹做好项目规划、组织实施、运行管理和监督考核等工作。创新“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方法,优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布局与功能,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发挥“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粮油品牌建设,增加有效供给,引导科学合理消费。
要强化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粮和人才兴粮,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加大烘干环保、快速检测、精深加工等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力度,创新经营业态和服务方式。贵州省在推动主食产业化的过程中,与面制食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主食产业化及杂粮资源的研究利用。加快特色粮油产品研发,支持省食品工程职业学院与兴仁市人民政府联合建立“兴仁市薏米研发中心”,组建“贵州省特色粮油产品研发中心”,深度挖掘特色粮油资源。
构建长效机制,把“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列入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各地要创新完善相关政策举措,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对绿色优质粮油产品的消费需求。山东省把“优质粮食工程”列入省委常委会重点工作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把粮食安全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省政府扶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意见落地实施。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创新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模式
- 下一篇:浙江仙居杨梅首次出口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