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造福人类:全国累计推广应用14.8亿亩(2)
时间:2019-06-12 17:4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时间长、资助力度大的农业科技项目之一。在当时制定的超级稻育种一、二、三期产量目标,是很有远见的。”中国水稻研究所原所长程式华认为:“超级稻研究协作组在超级稻育种理论方法创新、育种材料创制、重大品种培育、配套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超级稻产量目标的实现,带动了全国水稻单产的稳步提高。”
创造粮食生产新高度
在正确技术路线的指导下,中国超级稻迅速步入发展快车道。科学家们创制了“沈农89-366”“培矮64S”“华占”“春江12”等一大批不育系、恢复系水稻,选育了一大批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并在生产中大范围应用的超级稻新品种。继超级稻2000年实现700公斤一期目标、2004年实现800公斤二期产量,2013年实现了连续两年在多点实现了亩产超过900公斤,标志着超级稻第三期产量目标基本实现。在广袤稻田里,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超级稻科学家们一次又一次创造了人类粮食生产的新高度。
在超级稻屡破高产纪录的同时,如何让农民种植超级稻效益更划算,如何使超级稻从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的产量?2009年,原农业部启动超级稻“双增一百”工作,提出“亩增产一百斤、节本增效一百元”的目标。此后,全国建立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联系点制度和专家包区包片制度,组织专家深入示范区巡回指导。据统计,自2009年“双增一百”启动以来,超级稻亩均增产超过120斤,扣除种子、肥料农药等的投入,亩均增收100多元,实现了增产增收的协调统一。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超级稻似乎就是高产的杂交稻,其实这并不准确。按照定义,超级稻主要是指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育成比现有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新型水稻品种。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确认并正在推广应用的超级稻品种有132个,既包括籼稻,也包括粳稻,还有籼粳杂交稻;既包括常规稻,也包括杂交稻。现有的超级稻中,常规稻占45%,杂交稻占55%。
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所长王才林从事超级稻育种多年,他形容超级稻是水稻品种中的“优等生”,而认定超级稻品种,则相当于水稻品种界的“高考”。要成为超级稻品种,首先要经过审定的水稻品种经过百亩实收测产,然后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达到了《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中规定的产量、品质、抗性等各项指标,最后经农业农村部发布后,才能称为超级稻。如果推广面积未达要求的品种,会取消对其超级稻的冠名。
2019年,全国新确认10个超级稻品种,其中4个来自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种业科学院。“目前,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有10个主力品种被国家确认为超级稻品种。”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种业研究院院长杨远柱介绍,此次新确认的4个超级稻品种,集广适、高产、高抗于一体,在长江流域一季稻百亩样方示范中亩产都达到780公斤以上。
超级稻的大面积推广离不开配套的栽培技术。“对水稻来说,品种过硬、栽培水平高是高产的两大重要因素,栽培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品种潜力的发挥。就像生了个孩子,天资不错,但培养得不好就很难发挥其聪明潜力,因此后天培养十分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道出了超级稻高产秘诀。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超级稻累计推广应用14.8亿亩,年种植面积由2005年的3837万亩扩大到了2013年的1.3亿亩,所占水稻种植面积比重由8.7%提高到30%。近5年里,超级稻应用面积一直稳定在1.3亿亩以上,单个品种平均应用面积约为100万亩,超级稻龙粳31年均种植面积突破1600万亩,创近年单个水稻品种的最高应用面积纪录。
“可以说,超级稻示范推广的20多年,是我国粮食持续增产的黄金期,它引领了我国水稻生产的水平,让我国水稻生产的技术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它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功臣。”程式华感慨。
高产量还要兼顾高品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