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强化党建引领,助推产业扶贫见实效的几点思考 解仁祖(2)
时间:2019-04-04 17:58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实现职工增收。按照“开发特色种养,鼓励多种经营,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职工增收”的发展,通过实施政策推动、龙头牵动、典型带动、技术促动、信息鼓动的等有效措施,以市场为导向,让职工自定项目、自主经营、自我发展,逐步形成一队一品、一场一品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制定庭院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庭院经济台帐。研究部署庭院经济发展计划,总结发展经验,协调和解决庭院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选树典型,抓住亮点,及时总结推广。
通过提取脱贫帮困基金,建立脱贫帮困项目库,围绕旅游业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特色养殖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支持困难职工自主创业,为困难职工选好项目,从根本上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问题,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由“治标”到“治本”的转变。2018年,巴彦农场利用博爱家园项目扶持10户,每户2万元;东方红扶持1户2万元;宜里农场扶持职工子女种中草药10户,扶持金额9.75万元;其余5个农场在2017年进行了项目扶持,资金都在今年10月左右回收。
“党建+产业扶贫”,新农垦建设更加美丽
集团公司党委立足根本,加强基层党支部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和落实各项制度。通过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共筑党建堡垒,助力圆满完成扶贫攻坚任务。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活动建设三个方面,建立完善党支部建设工作;完成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落实到位;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形成党建工作良性互动的协调运行机制,保障各项组织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
公司党委借呼伦贝尔市旅游发展大会东风,积极践行“绿水青山生态黑土地,田园乡愁农垦大兴安”理念,以旅游发展为引领,积极探索帮助贫困职工脱贫致富的新道路。扶持职工创办民宿餐饮。据统计,垦区全年共接待游客6万人次,杜鹃雪连民宿接待住宿和餐饮近1万人次,从业人员尝到了发展旅游业的甜头。
诺敏河农场三连女职工刘敏莉就是其中的扶持受益人之一。几年来,农场党委、农场、工会给了她很多的关心和支持,为她提供创业资金扶持,工会积极为她申报了局级女职工创新工作室。
刘敏莉一直在连队种地,可是效益一直不好,所以她就上山采集山货,养一些家禽,来增加家庭收入,又买了一台拖拉机给人代耕,又把拖拉机换成了联合收割机,就这样她的日子有了点起色。天有不测风云, 2012年一场意外导致她腿部严重受伤,为了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一时间由富裕家庭变成了贫困户。如何让这个家庭走出困境,如何脱贫致富,是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
农垦集团公司号召发展旅游业,因诺敏河农场三队是距达尔滨罗国家森林公园最近的一个连队,每年来这里的旅游的人都很多。集团公司领导经常进入到职工家中宣传发展旅游的好处,认为这是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可当时对于发展旅游职工群众根本不认可,认为这是很遥远的事。刘敏莉看到了机会,她想借助家里现有的房子建农家小住。当时身边的职工群众都笑话她,说她瞎折腾能赚钱吗?为了使农家小住达到三星级入住标准,农场给她们两个小住每户垫资5万元,将房屋进行了扩建,由原来的96平方米增至140平方米,全面完成了装饰装修,达到了入住标准。还在院内搭建了锅灶,架设凉棚,供游客体验农家铁锅炖,绿色蔬菜采摘,逐渐得到游客的认可。
集团公司党委组织外出考察旅游,农场将这个机会给了刘敏莉,通过到河北蓟县的考察,她再次看到了发展旅游的希望,也坚定了发展旅游的信心。她带头组建了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带领工作室成员带头发展旅游业,现已有8家兴办了农家小住,带动就业6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