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因美摘帽背后:二股东恒天然助力人才资金(2)
时间:2019-05-17 16:09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虽然双方有分歧,终究事实是恒天然真金白银投资贝因美,恒天然要为投资回报负责。特别是在贝因美欲摘帽的关键时刻,二股东恒天然果断出手拉了它一把,首先是动用自己丰富的人脉资源,帮助贝因美引进高管人才。 贝因美系列产品销售策略的失误,归根究底都是人的问题。 2011年7月,也就是贝因美上市后三个月,贝因美创始人谢宏闪电辞职,创下了中国上市公司创始人最快离职纪录,这一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接任董事长的常务副总朱德宇在上任仅仅9个月后便递了辞呈;2012年4月,黄小强临危受命,成为贝因美第三任董事长,不到两年的2014年1月,黄小强成为第三个离职的董事长;一个月后,贝因美原总经理王振泰转任贝因美第四任董事长;2017年,贝因美内部多名高管前后辞职。多年的董事长更替与高层动荡,让创始人谢宏意图打造的婴幼儿“吃、穿、用、行”全产业链成为泡影。 公司高层变动,一方面会造成中低层人员的大面积流动,使得定型的方案无法执行下去,且不同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不一定相同,让公司的战略与执行东摇西摆,必定会影响公司的业绩,以至于2018年4月贝因美披星戴帽,濒临退市边缘以至于2018年4月贝因美披星戴帽,濒临退市边缘。 成败皆在于人。2018年3月15日,退居幕后7年的谢宏重回一线,出任贝因美集团总裁;5月18日,53岁的谢宏当选贝因美董事长。 但谢宏已经脱离一线7年之久,市场千变万化早已不是当年的面貌,他的回归更多是一种旗帜意义,给予公司与外界信心,而要落到具体执行,还得倚靠近几年奶粉行业的风云人物。 作为全球最大的乳品出口企业,贝因美的二股东恒天然无疑具备极为广泛的人脉资源,2018年7月包秀飞入职贝因美,由恒天然引进可谓是轻车熟路。 恒天然集团总裁办资深顾问蒲瑞安(Johannes Gerardus Maria Priem),为恒天然派驻贝因美的董事会成员。1997年至2013年,蒲瑞安受雇于荷兰皇家菲仕兰,并历任该公司欧洲区、非洲区、中东及亚洲区执行董事及非执行董事等职位。 不难发现,蒲瑞安与包秀飞均有过荷兰皇家菲仕兰的工作履历,而在2018年10月加入贝因美担任副总经理的王云芳,过去5年就职菲仕兰中国业务集团任B2C消费品部高级销售业务运营总监。 与包秀飞一道加入贝因美的,还有营销管理公司总经理张颖,曾任惠氏北区总经理。 过去贝因美高管频繁辞职,在于没有建立起成熟的职业经理人体制。对于包秀飞的任命,贝因美在2018年7月20日发布的公告中也特别强调,在公司运营方面,董事长对总经理全面授权,并强调总经理在公司有“长期稳定发展的打算”。 集体空降“国产奶粉第一股”贝因美救火的,却是清一色的外企高管,恒天然显然在背后推了一把。 最后一刻转让股权成功摘帽 这些外企高管在贝因美大施拳脚有个前提——贝因美保壳成功,2018年利润必须回正 。如果连一个上市公司平台都没有了,恐怕再优秀的人才都无力回天。 2018年12月29日,赶在该年最后一天前,贝因美董事会通过了转让资产议案,拟5.95亿元转让与恒天然的合资公司达润工厂51%股权,交易对方为恒天然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意为特殊目的公司),同时终止与恒天然方面签订的“达润协议”。 转让款抵销了贝因美向其应付未付的6067.53万(2.88亿人民币)澳元之后,剩余款项5924.17万澳元(2.80亿人民币)由恒天然SPV分四笔于2019、2020、2021、2022年年末支付。 一定程度上,在接下来的四年里,这笔资金为贝因美提供了每年近7000万元的收入保证。 2019年1月4日,深交所向贝因美下发问询函,要求其说明拟终止“达润协议”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具体影响、对2018年度财务报表的影响等。 1月15日,贝因美回应问询称,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由于公司向达润工厂的采购量均未达到协议金额,对经营业绩产生了负面影响。终止“达润协议”后,贝因美与达润工厂新的运营主体恒天然SPV公司继续建立长期采购关系,可以继续保障重要原物料的供应,对公司生产经营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贝因美将不再承担达润工厂的资本支出,减少固定成本摊销,“虽然将使得公司失去达润工厂经营所得的收益,但两相权衡,终止协议对公司更为有利。”经初步测算,终止“达润协议”对贝因美2018年9月-12月财务报表的影响为3173.39万元。 根据年报,贝因美2018年净利润扭亏为盈,达到4111.36万元,同比增加103.89%,实现成功摘帽,3173.39万元的财务报表影响无疑起到关键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