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浅析稻香村百年传承与文化延续

        孔子曾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自古以来,“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精华,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被广为传颂和践行,人们感恩于母亲为家庭和子女做出的无私奉献,会选择在特殊节日里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与爱意,然而认真细数后会发现,属于母亲的节日其实并不多,母亲节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日子。伴随社会科技的发展,处于快节奏下的大部分年轻人常常通过社交平台来表达情意,实际上母亲能看到感受到的却是少之又少,关怀已大打折扣,他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网络世界里的几声问候,而是子女实实在在的陪伴。

浅析稻香村百年传承与文化延续

▲稻香村手工制作糕点

爱应该是常态,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实际行动。哀哀父母,生我劳瘁,本是翩翩少女的母亲甘于终日囿于厨房中的柴米油盐,支撑子女长大,等到她们年华褪去,也会期待触手可及的陪伴与关怀。多少次朋友圈转发与点赞,都不及一次回家,一句“妈,我回来了!”是母亲最期盼的话语。当然,回家之际若是用心了解一下母亲的喜好更是再好不过,比如可口的小零食,实用的养生壶具等都能让她们心花怒放。所谓礼轻情意重,在各种礼品中,苏州稻香村点心便是一种心意满满的礼物,作为健康又美味的中华老字号糕点,长期以来深受父母长辈的喜爱,是子女回家探访的随行好礼,不仅寄托着子女的美好祝愿,传承246年经典的背后也象征着爱意在亲子代际间的的流动与延续。

源于江南的苏州稻香村,是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自1773年创立以来,踽踽独行越过清朝、民国、新中国、改革开放等历史岁月,传承了独家的手艺古法,传承了246年以前的江南风味,也传承着漫长岁月中的坚守。

中华老字号一脉独承两百余年并非易事,追根溯源于苏州稻香村六代“把作师傅”毕生奉献的积累。据第五代传承人徐红生透露,苏州稻香村传承着稻香村苏式月饼的独家制作技艺,制作过程十分繁复,必须要经过艰苦的长期训练才能掌握。由于老师傅们对于制作技艺的工序和手法非常执着,动作不到位或是手法不灵活的学徒,就要受训挨揍。确实,苏式糕点的味道和卖相全凭制作人自己的一双手,一把刮刀、一把擀面杖、一枚印章、一个烤炉,不使用任何模具制成。而掐馅、制皮、制酥、包酥、包馅等每个工序都大有讲究。学成后的师傅进入后坊工作,很多时候做完自己的活便会前往前厅与伙计们一起接待顾客,听取客人的的意见和反馈。一代代“把作师傅”们在工艺上不断改良革新,也将这种工匠精神和人本理念世代流传。

浅析稻香村百年传承与文化延续

▲稻香村“把作师傅”匠心传承

改革开放初期,有一位台湾顾客到稻香村指明要购买“松子细饼”,这种糕点因为工艺复杂不能实现机械化生产,已经少有制作。这位台湾顾客很失望说从台湾到大陆做了几个小时的飞机,又坐了很久的火车才到苏州,就想完成老人吃到“松子细饼”的心愿。当时稻香村的一位糕点师傅正好在柜台上,那位师傅听到后被这位年轻台湾客人的孝心感动,决定完成她的心愿。这位师傅告诉台湾顾客:您明天一早过来,我来帮您完成老人的心愿。第二天一早,当台湾客人拿到这份意义非凡的松子细饼时,热泪盈眶的她握着师傅的手,久久不能言语。

中国的糕点食品大部分和节日文化相连,有一种情感或一段回忆在其中,百年经典传承的背后是见于细节的考究与用心,在以此为礼的一来一往中延传爱意,苏州稻香村显得愈加芬芳馥郁。

除此之外,苏州稻香村还坚持采用全国“原料直供”,以撷取上好绿色食材,确保食品安全,并且主动适应现代健康饮食理念,降低产品糖分和油脂,比以前低糖、低脂、低油,口感美味而不乏营养。每一款糕点里的食材搭配都承载着真切的关怀,例如糖醇桃酥里的优质小麦与新鲜鸡蛋相糅合,具有清爽不腻的特点。而蜂蜜枣糕中夹杂的枣肉黏糯香甜,常食用则有利于补益中气。苏州稻香村糕点口味多样,尤适合中老年人休闲食用,既照顾了父母的味蕾,又兼顾了饮食健康的问题,一方小小的糕点经多道手工揉制,蕴含着对母亲的无限爱意与眷恋。

浅析稻香村百年传承与文化延续

▲稻香村糖醇桃酥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