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多少盐不超标?“口重”对健康有哪些危害
时间:2019-04-04 09:4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在今年的315晚会上,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辣条因质量问题被曝光。生产环境差,营养成分少,全都是面粉和添加剂,但是在重口味(高盐、高油)的掩盖下,这种对健康毫无益处的食品却卖的很火。 为什么大家都爱重口味 其实,不止是辣条,如今“重口味”倒不如说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最流行的零食是泡椒鸡爪、鸭脖子;销量最高的泡面是藤椒味的;下单最多的外卖是麻辣烫、烧烤;平常跟朋友聚在一起吃顿饭,小龙虾、火锅是最受欢迎的。 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曾经对食物的口味做过一项调查: 川菜以51.2%的投票率位居受欢迎榜之首,其他依次为东北菜、湘菜、鲁菜及粤菜。各种口味中,喜欢“辣”的人最多,占40.5%;其次是“甜”,28.4%;然后是“咸”,17.3%。 虽然“咸”味排在了最后,但值得关注的是,在重油、重辣的混合“攻势”下,少不了盐分过量的助攻。而之所以大众的选择如此迅速的变得“统一”,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味道重的调味方式,能够掩盖食物品质的低劣。 重口味酱料可以有效地增强饱腹感、刺激食欲。 人们在香辣口味的刺激下,无法分辨原料的质量,店家相应地也可以放宽对菜品的要求,降低成本。 另外,研究表明,人们疲劳及压力大时口味更重,迷恋吃咸或甜。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发现,咸味有助降低压力激素皮质醇,因此快节奏生活的上班族无意中摄入的盐分更高。 盐分过量的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般人群每日食盐摄入量在6-8g(差不多相当于啤酒瓶盖,一瓶盖,抹平后的量)。 早在2007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就有对食盐摄入量的要求,推荐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为6g,而在2016年出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对食盐的推荐摄入量为6g以内。 为什么对食盐的摄入量一再控制? 长期高盐饮食状会对我们的健康带来哪些危害? 1 高盐(钠)摄入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食盐是由钠和氯组成,而影响血压升高的重要元凶就是其中的钠: ● 钠离子过多,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上升; ● 引起细胞水肿,使血管腔变窄,血压上升; ● 增加血管对缩血管因子的敏感性,造成血管的收缩,血压上升; ● 细胞内钠离子增加后会抑制钠-钙交换,使细胞钙排出减少,导致血管平滑肌内钙离子浓度上升而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压上升。 钠兑换食盐的计算方法 1g食盐=400mg钠;1g钠=2.54g食盐。 举例:方便面的营养成分表中显示含钠量1144mg/100g,100g的方便面食盐量是多少? 1144mg/1000=1.144g钠, 1.144*2.54=2.91g食盐。 2 高盐(钠)可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饮食过咸是非常明确的胃癌因素,中式咸鱼甚至成了著名的致癌物,上了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黑名单。 长期高盐摄入可导致胃粘膜直接损伤,发生广泛性的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理改变,增加胃粘膜发生癌变的风险。 摄入过量的食盐还会使胃酸分泌减少,从而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减低胃粘膜的防卫能力,增加胃部病变及发生胃癌的风险。 韩国人的胃癌发病率全世界最高 2012年韩国新增30847宗胃癌病例,每十万人口之中约有61.3人发病,是韩国中年男人患病率最高的癌症。 胃癌的高发与韩国人喜吃腌制食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泡菜属于腌制酵食品。腌制肉类中普遍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动物实验已经证实,某些细菌,例如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将这些盐类转化为可以导致胃癌的化合物。 高盐增加骨质疏松和肾结石 食盐含有的钠离子从人体排出时会携带一部分的钙离子,就会导致钙的流失,导致骨骼变薄,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排纳增加的同时,也会增加钙排出,尿钙水平升高,也增加了患肾结石的风险。 科学吃盐的推荐方法 1.学习量化。使用限盐勺,逐渐减少用量。 2.烹调时尽量保留食材的天然味道,可用醋、柠檬汁、香料、葱姜等天然食材调味。 3. 酱肉类食品少吃,因肉类烹饪时用盐量较多,因此做到肉类限量食用。 4.烹饪方法多样,多采用蒸、烤、煮等烹调方式。 5. 少吃零食,很多预包装零食钠含量较高,拒绝高盐食品。 健康隐患也可以“吃回去”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大国、工匠
- 下一篇:盼盼食品集团再次入驻博鳌亚洲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