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一旦超期超标存储,稻谷便与食用再无缘(2)

就在今年的2月11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了《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将对2019年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进行大清查。相关人士表示,对于清查中发现的超期粮食、“问题粮食”,更需要探讨合理的解决途径。

稻谷去库存需注意食品安全

粮食的生产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因此,为了保证十几亿中国人的饭碗,必须保证一定的粮食库存。也就是说,总体而言,每个年度结余的粮食,至少应当满足人们在下一个收获季节到来之前的消费。

“因此来说,一定范围内的超期存储粮食是可以存在的,但是政府需要控制好规模和其流向。”李国祥说。

​面对大量库存陈稻谷,2018年,我国仍然大范围启动了托市收购。2018年政策性稻谷收购量估计约有2000万吨,而当年政策性稻谷拍卖成交量仅为855万吨,较上年减少177万吨,托市收购量仍大幅高于政策性稻谷拍卖成交量,政策性稻谷库存继续增加。预计2019年稻谷产量稳定,而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稻谷的消费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使得过剩问题更为突出。

年初,2019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指出,今年要着力抓好粮食收购和不合理库存消化,在玉米库存问题正在逐步解决的同时,稻谷成为下一步去库存的重点和难点。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表示,稻谷库存较高,而且产业链条短、消费弹性小,是当前库存消化的重点和难点。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完善政策性粮食销售机制,促使库存尽快回归合理水平。要加快消化超期储存粮食,避免质量逐步退化、造成更大损失。对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加强流向监管,严禁流入口粮市场。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