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抗癌纯粹是个伪科学命题(2)
时间:2019-04-16 10:45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上官法智告诉记者,一些作为药用植物的野菜,除了已知的天然活性成分功能外,其毒理性研究和评价往往不完善,少量食用或可获得很好的药用价值,但作为蔬菜过量食用,对健康的作用或许适得其反。
野菜千百年来都只是野菜,而没有升级成普通蔬菜或药材,说明它们并不完美。而且其整体营养价值并不会比人工栽培的蔬菜高多少,过分迷信野菜的营养价值毫无必要。
如何食用既科学又安全?
选择熟悉的品种洗净、焯烫、适量食用
即使野菜不一定是“绿色蔬菜”,但仍然有不少人喜欢吃。那么,在野菜的摘食过程中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上官法智建议,在食用野菜时,我们应当选择生长环境比较好、没有污染的植株;同时也应当科学采摘,尽量不要挖根,只采集其茎叶部分,还要注意不可过量采集,导致该物种的生存繁衍受到影响。而在野菜物种的选择上,在没有专家的指导时,尽量选择人们普遍食用、自己熟悉的植物。
此外,烹饪野菜时要注意洗净,最好用热水焯烫。一来可以通过热水浸泡去除一定的天然毒素,二来可以通过焯烫去掉一部分野菜中的草酸;进食野菜时应当适度适量。如果吃野菜上瘾反而有可能因摄入过多膳食纤维而加重肠胃负担,导致身体不适。
相关链接
保护资源,让野菜不再“野”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生态环境差异很大。由于利益的驱动,近年各地野菜采集量猛增,如不通过有效措施加以保护,有的野菜资源将被严重破坏,甚至可能灭绝。专家建议,应建立相应的野菜资源库或原始材料圃,同时加强行政管理措施,保护野菜资源,对综合开发利用野菜及其优良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各地已逐步开展了野菜的人工栽培。如江苏南京野菜家种近年来发展迅速,栽培面积达600公顷以上,主要生产菊花脑、蒌蒿、马齿苋、马兰、荞菜、枸杞头、苜蓿和香椿芽等,被称为“南京八野”;安徽太和也已成为中国香椿的著名产区,利用塑料大棚矮化密植栽培技术,使其产量得以提高、供应期得到延长。对这些野菜品种的开发利用,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