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供应链大热 冷链物流成掣肘(2)
时间:2019-04-10 09:15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饿了么新零售新餐饮供应链平台负责人陈骐认为,中国冷链物流能力和西方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不论是成本、整个链条的控制还是标准化方面都有待提高。
“很多时候物流能到哪里,冷链物流能到哪里,就意味着商品能销售到哪里。”晶链通智慧温控供应链管理云平台副总裁毛莉说。她还指出,数字化对物流提出巨大挑战,要做到全过程追溯,通过平台解决冷链全流程监管问题。
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全国物流总监杨望明指出,随着客户对产品口味要求越来越高,要把原来的冻品冷藏化,产品保质期从原来的一年缩短到现在的十天、半个月,对应的设备和物流车辆都要进行技术变革。
协同、标准、数据成三大关键
在业内人士看来,餐饮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餐饮信息化升级必然会带来上下游供应链的整合和优化。协同、标准统一、数据的信息化运用成为关键。
蜀海(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龚力表示,随着餐饮消费场景多元化,要真正把田间和餐桌连接起来,让整个供应链为行业提供价值,需要在成本、效率、质量、安全等方面把服务做强做好。其中,供应链很大一部分是在物流环节上,要实现保鲜、安全、品质保障,需要借助信息化、自动化技术。
“整个供应链体系,包括餐饮的运营数字化越来越关键。要把行业数据连接起来,从客户订单到整个供应商订单串联起来,和门店运营的数据打通,做一些智能要货和补货。”龚力说。
“作为供应链的物流供应商,需要不断地优化流程,降低成本。”北京快行线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培军说,未来需要加强与客户的协同,包括数据协同、订单协同,以及公司内部操作环节、运营环节的协同。
此外,据了解,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2019年将加强推进《餐饮冷链物流服务规范》行业标准的推广,与此同时,《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也即将进入编制起草阶段。
“未来餐饮供应链发展将呈现一些新趋势。”崔忠付指出,餐饮企业会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升级门店订单、采购、物流,乃至产品研发、质量控制、食品安全体系之间的协同、协作能力。食材供应链企业明确定位,实现差异化竞争。服务细分客户群体和聚焦单品供应链,也有可能成为独角兽。
对于食材供应链企业而言,一方面,会向上游延伸做好食材产地预冷、分级和标准化,通过自建核心冷链物流体系和第三方冷链物流相结合的方式,快速搭建省、市、乡、镇多层级食材配送网络。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系统和数据对接,通过新技术手段驱动食材流通链条的缩短。另一方面,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完善供应链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同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深度融合发展,持续优化供应链资金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