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典型经验
时间:2021-02-19 12:1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 编者按: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抓手,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我们从各地选择部分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典型经验材料刊发如下,供各地参考、借鉴。 
 标准贯通产业 监管落到村社 
 四川省金堂县 
 金堂县地处成都市东北部,是全省丘区现代农业重点县和农业大县。县委、县政府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成功创建第一批国家农安县为契机,紧紧围绕农业稳产保供要求,坚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着力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减乘除”,全力构建“产、管、销、追”四位一体监管模式。 
 品牌的树立,质量是基础。作为成都“菜篮子”和“果园子”的重要保障基地,近年来,金堂县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为契机,紧紧围绕农业稳产保供要求,坚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成了“政府负总责、县乡有机构、监管到村社、经费有保障、检测全覆盖”的监管格局。 
 构建全覆盖的监管体系、全过程的监测体系和全方位的执法体系。为解决基层监管人员不足和监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金堂县在全省配备职业村级监管员106人,实施“网格化”监管,将全县811家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纳入例行监管范围。构建县、镇、村三级检测网络,支持企业建自检室,年定量检测农产品1400余批次、定性检测农产品8万余批次,抽检范围覆盖主要种植养殖基地及全县所有分散经营农户。成立县级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下设种植、养殖、水产、农机四个执法中队,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近3年累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42件,立案查处结案率100%。 
 加强制度建设和手段创新,积极推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金堂县积极探索试行合格证制度,建全追溯机制。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具合格证7.5万张,带证上市食用农产品5.56万吨。制定《金堂县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安全重点监控名单和黑名单制度(试行)》,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有效惩戒失信行为。 
 零距离宣教 网格化管控 
 坚决守住蔬菜“舌尖上的安全” 
 山东省寿光市 
 寿光市2016年获批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近年来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底线,创新实施网格化、全域化监管模式,探索和创新农药监管方式,持续加大农药质量及农药残留监管力度,从源头上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全面教育培训,蔬菜质量安全人人“有意识”。一是舆论“宣”安全。通过张贴公告、宣传标语、制作视频节目等形式,广泛宣传蔬菜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与蔬菜种植户、农资经营门店、蔬菜合作社逐一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二是培训“教”安全。组织开展标准化生产大培训,专题讲授蔬菜质量安全、提升蔬菜品质、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等课程。三是抽检“说”安全。树牢“每一次抽检就是一次宣传教育”的理念,蔬菜抽检走到哪里,面对面的蔬菜质量安全普法宣传就带到哪里,质量安全普法“村村到、户户到、全覆盖”,种植户的自觉意识、自律意识、敬畏意识明显增强。 
 健全工作机制,蔬菜质量安全环环“有措施”。研究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红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以信用惩戒倒逼生产经营者遵规守法、安全生产。全面落实使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现农产品“带证明上网、带编码上线、带标识上市”。整合农产品生产、农资实名制销售、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交易等大数据资源,实现全程质量信息化智慧追溯。实行“拉网式”排查。做到上市蔬菜抽检“全覆盖”,2020年共抽检蔬菜样品9.8万批次,产品质量合格率99.6%。同时督促合作社加强蔬菜质量自检,全市已规范建设蔬菜检测室并正常开展自律性检测的合作社达530家。 
 加强依法治理,蔬菜质量安全时时“强震慑”。制定《农产品质量问题约谈制度》,对问题农药移交执法大队、市公安局,追究经营责任,溯源农药生产源头,消除安全隐患。开展了农资市场大排查大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飞行检查、春节两会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等系列行动,对违规违法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场监管局、公安局及各镇街区,建立齐抓共管联动机制,对农贸市场、农产品仓储冷库、蔬菜购销处实施交叉监管。2020年共移交线索32起,有效发挥了联合监管的合力效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