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核桃把读书这件最好的礼物带给了70万中国孩子!
时间:2019-04-09 10:55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日期:2019-01-18 来源:浏阳网 浏览:741 读书很重要,这句话放在五湖四海世界各地都是通的。
自古以来,从中到外,好读书的例子数不胜数。
最被世人赞颂的莫过于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匡衡的故事——凿壁借光。因为家里穷,匡衡只能白天干活,夜晚读书。晚上看书买不起油灯,聪明的匡衡就在墙壁上凿开一个小洞,把邻家的灯火借过来读书。
余秋雨忍饥读书也是一个励志的故事。11岁的余秋雨为了借到自己想读的书,每天晚饭的时间忍着饥饿走到一个多小时外的上海青年宫图书馆,只为更方便地看到更多类型的书。然后在离书店还有一个小时就关门的时间里,找书、读书,再走一个多小时回家。
还有前苏联的大文豪高尔基,“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10岁当鞋店学徒,实际就是奴仆,每天擦鞋、上街买东西、带孩子、擦地板……劳累一天后还坚持晚上读着借来的书。老板娘见他读一次书,就撕他一次书,甚至毒打他,但高尔基为了读书把一切都忍受了,抓紧每一个可以读书的时机。
读书,是孩子在启蒙时期最好的朋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受益一生。但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在我们眼睛看不到、脚步抵达不了的地方,却有一群孩子就像匡衡、余秋雨、高尔基孩提时候一样,是极度缺乏书源的。
这群孩子生活在贫困地区,远离城市的大山里,温饱都是问题,更别提教育资源了。在他们的世界里,一本书通常要多人使用,用完之后还要传到下一届孩子手中,一些乡村小学的人均藏书量甚至是个位数,由此可见书籍的缺乏程度。因为生活在大山里,这群孩子对外面世界的认知只能仅限于在书本里,可是连书本都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他们的未来又从何谈起?
(一些山区学校的“图书角”)
他们渴求温暖,更渴求知识!因此,他们通过稚嫩的文笔,来向我们传达他们喜欢读书的心声。
细读他们的作文,不难看出,他们喜欢读书,他们对书的渴求不仅仅限于课本,还有更多的课外书籍,通过读书能让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的想象。这些真实的笔触全部节选于“六个核桃·读书慧”征文大赛中的获奖作品,字字句句都是大山孩子们的真实情感。
为了带孩子们走出大山、开阔视野,养元饮品六个核桃还特别组织了为期四天的暑期夏令营活动,邀请部分在本次“书送智慧,梦想起航”主题征文大赛中获胜的孩子前往北京,一起探索故宫博物馆的深厚历史底蕴,感受中国最高学府北大、清华的内在魅力,让孩子们在旅途中感受快乐、学习知识,更加坚定要好好读书的信念。
“六个核桃·读书慧”用自己的力量让这群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真正接触了外面的世界。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习以为常的世界,但对这群孩子们来说,却是一个陌生的、新奇的、向往的世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