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六十载“老字号”锻造“哈特”民族品

       巍巍凤凰山,滔滔拉林河。

在富饶的黑土地上,在拉林河与牤牛河交汇融通的地方,水利资源极为丰沛,稻粮品质更上一筹,五常大米名扬天下,传统佳酿绵延不息。“黑龙江省制造业老字号”和“哈尔滨老字号”企业哈尔滨哈特啤酒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山清水秀、稻花飘香的拉林河畔---黑龙江省五常市拉林满族镇。

六十载“老字号”锻造“哈特”民族品

匠心传承酿好酒  “老字号”艰辛“涅槃”

哈尔滨哈特啤酒有限公司始建于1957年,企业创建之初名为拉林啤酒木桶生产合作社,以加工储存运啤酒木桶为主。1958年开始生产啤酒,当年生产能力只有300吨。

1995年,时任五常糖酒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的王洪洲临危受命兼任啤酒厂厂长。当时啤酒厂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境地:产量低,年产量不足3000吨;设备差,生产设备水平与省内新崛起的大啤酒集团相差20年;产品没有市场,厂里最惨的一天只卖出一箱啤酒。这个当时具有三十年历史的企业亏损严重濒临破产,职工面临下岗失业。

进厂的第一天,迎接王洪洲的不是宴席和掌声,而是一群群来讨债的。1.2亿元的外债,包括拖欠职工7个月的工资和部分电费、原材料款、设备和工程款等。

此时的王洪洲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糖酒集团公司总经理是正科级,当时王洪洲拟任为县级后备干部,而啤酒厂却是个股级单位。熟人开玩笑说,别人是官越做越大,你咋越做越小呢?是不是犯错误了?王洪洲自己也想不开。

有一天,王洪洲到厂门口小卖店买东西。一进门店主就问:“王厂长,你们啥时候发工资呀?”王洪洲诧异道:“你问我们发工资干啥呀?”店主说:“你们工人欠我米面钱太多了,再不发工资我的小卖店都干不下去了。”店主的话像根针扎在王洪洲的心里。

当看到全厂职工那一双双满含期待的目光,想起市委、市政府的重托,王洪洲深感责任和压力,他别无选择。

在首次经理办公会上,王洪洲提出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规模彻底改造势在必行。技改没钱不行,他天天找市委书记磨,找银行行长磨,他跑遍各级各部门和金融单位寻求支持,历尽艰辛凭借自己多年的信誉和人际关系拉来了4000多万元资金。有了资金,他遍访全国各地的啤酒设备制造厂家,订回了国内部分设备。为早日投产,他吃住在厂里,一连几个月不回家,有时困了就睡在车间的啤酒箱上。

一期技改完成后,为提高啤酒质量、降低消耗,他在车间与工人们一起跟班作业,和工人们一起研究提质降耗的方法。短短半年,企业的产品质量有了大幅提高。可是生产出的啤酒没市场,啤酒卖不出去资金无法回笼。王洪洲就亲自去各个小卖店送啤酒,到喝啤酒赛台上演讲、唱歌。王洪洲说:“只要能卖出啤酒,让我干啥都行。”那段时间,王洪洲跑遍了五常市所有的乡镇和部分省内外市县。

功夫不负有心人,销售渐渐有了起色。随着销售渠道的逐步扩展,工人们拿到了拖欠的工资,啤酒厂也走向了正轨。

2001年,啤酒厂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改制过程中有很多遗留问题,王洪洲个人承担债务2720万元。王洪洲面对着新的挑战和债权人的威逼,甚至有人威胁说:王洪洲,你不还钱,我就杀你全家。更有甚者将公司供应部长王金绑架到七台河废旧矿井里用其性命相威胁。困难和威胁更坚定了王洪洲改制的决心和信心。

哈特公司改制后,进一步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先后引进先进的啤酒灌装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新上一条每小时3万瓶瓶装生产线和一条每小时1.5万罐易拉罐生产线,年啤酒生产能力达到了5万吨。

2004年,哈特公司充分利用拉林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优势,成立了名人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名人弱碱水”。筑巢引凤,优质的水源吸引了国内外大品牌。当年6月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合作,为其代加工“冰露”牌纯净水,2015年投6000多万元与央企华润集团所属华润怡宝饮料公司合作,实施了“华润怡宝水加工合作项目”,为华润怡宝公司代加工“怡宝”牌系列纯净水。

在经济效益快速提升的同时,王洪洲并没有忘记一个企业家对职工、对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改制后几年内,企业资产、收入有所增长,安排社会人员及下岗职工就业500多人。产权制度改革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六十载“老字号”锻造“哈特”民族品

突出“老字号”文化内涵  叫响特色民族品牌  

岁月不居,时光如梭。“哈特”老字号像浴火涅槃的凤凰,顽强演绎着传扬民族品牌的不屈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