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十年服务不忘初心 甜蜜事业助蜂农走上致富路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密云区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一大批各领域优秀人才汇聚密云。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支撑和引领作用,有利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健康蓬勃发展,形成了“云聚英才”的良好局面。

 

  她是扎根基层两脚沾泥的博士,她是密云区养蜂事业的领头人,她是乡亲们眼中的贵州妹子,她放弃了出国深造和生活的机会,把密云打造成北京市养蜂第一大区,带领4000多人脱低致富,今天让我们来认识她,扎根密云十年打造甜蜜事业的贵州妹子——密云区园林绿化局蜂业管理站站长罗其花。

 

  2011年罗其花博士毕业的时候,时任美国农业部的蜜蜂所所长杰夫邀请她去美国进行深造,一起合作研究“小满蜂”,她拒绝了,随后她又先后放弃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向她抛来的橄榄枝。由于出身贵州农村,她对大山深处有着特殊的情怀,在几条道路面前,她信念坚定地选择来到密云,来到基层,和这里的蜂农打交道。

 

  密云区园林绿化局蜂业管理站站长罗其花说:“当初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做了一个论文,做实验来密云采过一次样。发现密云的环境特别的漂亮,生态特别好,密云的养蜂基础也不错,我看当地蜂农蜂养的特别好,对密云的第一印象就很好。”

 

  通过密云区的人才引进政策,罗其花如愿来到密云。刚到密云的时候,罗其花也曾怀疑过、恐慌过。2011年以前,密云区的养蜂业没有专人进行管理,呈弱而散的状态。面对这种形式,罗其花担心辜负区领导对她寄予的厚望——做强蜂产业;也担心自己的一腔抱负难以付诸实践。但是她一直鼓励自己,越有困难,越要担当,撸起袖子加油干!理清思路后,她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下乡。刚开始的半年时间里,她下乡镇各地了解季节变化,走访蜂农,和有经验的老蜂农讨论养蜂经验,通过半年的时间,她撰写了《密云区蜂产业五年和十年发展规划》,并提出了“五年打基础,十年强产业”。

 

  2012年,罗其花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区园林绿化局蜂业管理站,从此开始了她在密云打造甜蜜事业的历程。干事创业,哪有一帆风顺的,但是朴实的罗其花也没有想到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竟然是蜂农的不接纳和不理解。

 

  罗其花说:“当时我第一堂课下来以后,感觉挺受伤的,后来我终于搞明白,我以前所学的书本上的东西是针对全国的。我给大家讲的更多的是全国的蜂业养殖,但是并不适合密云。”

 

  而从小在农村的生活经验,让罗其花非常理解蜂农的想法。想让蜂农接纳新思想新技术,就得让蜂农心服口服,让蜂农有所收获,最终让蜂农通过听课能挣到更多的钱。 这得下慢功夫,而眼下罗其花要解决的是困扰全区蜂产业的大问题——干旱。

 

  “蜂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干旱,但是我们所说的干旱和真正意义上的干旱还是不一样的。我们所说的旱情是有特质的,比如说荆条花期是在六月初到七月底。这一段时间,假如说降雨量很少,荆条花就不泌蜜,蜜蜂就没有蜜可采。就会影响整个养蜂市场的收入。”罗其花说。

 

  蜂产业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同时蜜蜂也是一种极为脆弱的昆虫,相对于传统农业,养蜂需要很高的技术性,并且对于天气依赖性极强。一旦蜜蜂减产,蜂农降低收入,就会出现蜂农因承受不了损失而退出行业的情况,那么整个蜂产业链条将会受到重创。而这些,则是罗其花不愿看到的。

 

  她必须尽快找到解决办法,为此她联系了自己的母校,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和导师详细探讨“多箱体”养殖技术在密云区的应用。多箱体养殖是罗其花从欧洲蜂业技术更发达的地区学到的成熟养蜂技术,原理就是增加蜜蜂的活动空间,减少人工干预,从而提高蜂王产子量,以增加蜂蜜产量,即使在天气不好的时候,蜂蜜的产量也能比普通蜂箱提高一倍。

 

  养蜂户刘金良说:“今年我这边儿应用多箱体的平均产量应该是在76斤到78斤之间,最好的1箱单箱产量是生产了126斤的优质成熟蜂蜜。按照以往的养殖方法,应该是30斤到40斤的产量,所以从蜂蜜产量来说就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另外蜂王浆、蜂胶、蜂毒各方面的产量都有所增加。”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