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产得出 供得上 供得优 农业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冬至压麦田。今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麦田里又添了新机器,种粮大户程夕兵带着农民操作植保机,提高麦苗越冬抗冻能力,“别小看这新技术,无人机测量数据指引,精准得很。今年俺种的600亩地,一季麦一季稻,单产1800来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今年以来,各地农村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及洪涝灾害影响,抢农时,保生产,亿万农民用辛勤汗水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3390亿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农产品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农业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产向优向绿向好,“会”种地到“慧”种地,稳住了农业基本盘

 

  “瞧,这玉米一穗16行,足有640粒左右,粒长芯小,分量足!”粮食颗粒归仓,山西芮城县东垆乡富力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杨自立,剥开一穗玉米满意地掂了掂。

 

  仓廪实,天下安。“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力。”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表示。

 

  ——藏粮于地,牢牢护住“饭碗田”。

 

  黑土地保护在行动。在吉林农安县,亚宾合作社流转、托管的700多垧地,全部采用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合作社理事长常亚宾说:“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如今,我们每公顷土地少施化肥400斤,节约成本600元,粮食增收1000斤。”

 

  黑土地更有保障了。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实施以来,黑土耕层平均厚度由19.8厘米提高到23.3厘米。到2025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将达到1.4亿亩。

 

  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速。在湖南衡山县白果镇,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农民刘武志说:“汛期不再担心排水了,大农机进田方便,真是旱涝保收喽!”去年,衡山县完成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每亩增产粮食67.4公斤以上。

 

  看全国,每年推进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2年将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保障粮食产能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

 

  ——藏粮于技,种地有了“金扁担”。

 

  “好种育好粮。”今年山东沂南县大庄镇沟崖村鑫隆农场选择本土优质玉米“登海605”,农场总经理王占友尝到了甜头:“这个品种根系发达、抗倒伏,而且棒大粒深,亩产量达到1300斤。”

 

  一项项良种科研攻关,助力藏粮于技。位于湖南衡南县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今年双季稻累计亩产达到3061.52斤,创下高产新纪录。

 

  良法、良机紧紧跟上。“科学种田,效果真好!”黑龙江大庆市龙凤区龙凤镇久青村农民王殿生说,今年他把传统种植改成大垄双行,秸秆还田加上免耕播种,增强植株的通风透光性,减少了倒伏率。

 

  “种蒜全程机械化,过去真不敢想。”山东金乡县王庄村蒜农邱敬华说。金乡县大力推广先进种植模式,700多个加工企业研发深加工产品40余种,一项项新技术让蒜农增收有底气。

 

  农业生产方式迈向高质量。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0%,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71%。广袤田畴,天上飞的无人机,地下跑的大拖拉机,“会”种地变“慧”种地,生产向优向绿向好,稳住了农业基本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田间联通车间,农业发展添活力

 

  “抱团发展省心省力,就是好!”河北省南和县闫里村村民刘清波说,全家6亩地,过去自己种,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前年他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租金6000多元,他腾出时间到附近公司打工,多挣一份钱。

 

  一年来,各地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一项项农村改革深入推进。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小农户加快融入产业链。

 

  这些天,河北景县王瞳镇西场村村民正忙着收获胡萝卜。“经销商提供种子、统一回收,60亩地,全部走了订单!”村党支部书记刘立明兴奋地说,大葱一季每亩纯收入8000元左右,胡萝卜纯收入5000多元。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