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榜上英雄胡雍辉:在威宁的十年驻村帮扶故事(2)
时间:2020-12-26 13:19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十年来的驻村帮扶工作,我对农村工作和农村人非常的亲切,总有种很亲的亲切感。来到一些驻村帮扶点,刚开始进村里面,还出现无法接受的一句话,但是现在能接受了。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一到家中走访,他们就喊我“老胡”、“老胡书记”,我说我还没你一半年纪呢。一下队,大家就称呼“老胡,老胡”,当时不接受啊,我说我年纪比你们小得多,不能这样喊。后来,喊着喊着连几岁的小娃娃都喊“老胡书记”、“老胡来了”。现在我理解了,我认同他们喊我“老胡”,因为那是一句亲热的亲切的语言,是一种亲热感。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我在村里面,大家都喊我“老胡”,村民们都说“老胡”来帮扶,“老胡”这个身份在老百姓心目中已留下很深的记忆。 其实,驻村帮扶工作,是要和群众打成一片,要把群众看成自己的家人。因为,我觉得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深知农村人的心理,所以很受大家欢迎,群众把我当作自己家里的人一样看待。所以,我在村里能很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帮扶思路努力摆除脱贫 因为我帮扶的每一个村都属于贫困村,贫困村有个特点,就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很薄弱。其次,是群众的思想意识很淡薄。因此,我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帮助群众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比如帮群众修路,硬化院坝、解决饮水困难、进行危房改造等。 第二,给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搞产业发展。我们第一书记的职责,是要给群众做宣传思想工作,比如调整产业结构,让群众多种植一些经济收入好和效益高的农作物,比如种植马铃薯、魔芋、酥麻、大蒜、花椒等。 第三,我在驻村帮扶过程中,总结了两句话,那就是:“扶贫要扶到关键处,帮困要帮到心坎上。”和“一定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 驻村第一书记,是上联乡镇党委、政府,下联村民百姓的重要角色,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通过长期的驻村工作,对村里的情况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一方面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走家串户、解民意、摸实情,务实细致,排忧解难,为村民讲解党和政府的有关惠民政策。比如:“讲”党的精神、“访”民的疾苦、“帮”困难群众、“促”经济发展。 脱贫攻坚,需要用脚步丈量土地,驻村第一书记听过、看过、经历过,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爬山涉水,走村串户,坐百家板凳,解千家难题,每当为群众办好一件事,就收获一份喜悦。 共产党员要有理想信念 驻村帮扶,一年易过、两年能挺、三年可熬、可十年呢?一路走来,沐风栉雨,为什么能坚持?既有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情怀,更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支撑!多年的驻村帮扶工作,我与村支两委一道,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条主线,立足乡镇实际,做好四个“认真”: 一是认真研究,准确定位,扎实抓好脱贫攻坚;二是认真谋划产业发展,把产业做大、做强、做细、做精,真正让老百姓受益;三是认真把握国家政策,走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加强致富能人带动,确保群众尽快脱贫;四是认真贯彻落实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比如,以加强村支部党建为抓手,调动村干部和党员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内生发展动力,加快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村民致富信心,以扶持村上种植、养殖大户和致富带头人为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带动村民致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