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山珍如何“走”上寻常百姓餐桌?(2)
时间:2020-12-17 12:0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如今,经过潘迎捷、谭琦等几代专家在实践中对香菇品种的不断升级以及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良,香菇木屑代料栽培技术已成熟应用,香菇也因此成为了我国分布最广、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品种。
向着工厂化栽培不断前行
香菇的人工栽培技术已趋于成熟,如何更好地保证香菇出菇率、品质,让菇农取得稳定的收益?除了不断选育适合人工栽培的香菇品种,市农科院副院长、香菇团队学科带头人谭琦研究员认为,规模化、工厂化的栽培模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然而,工厂化生产不是一蹴而就的,专家们也走过不少弯路。
“过去菌棒在实验菇房里培养,没有经历过高密度环境。在首次工厂化生产的试验中,我们只考虑了环境温度,忽略了通气量。”宋春艳回忆起专家团队第一次与企业合作时的情景,不禁有些唏嘘,“企业虽然在管理上也有纰漏,但氧气量不够确实也增加了菌棒的污染率。”由于工厂生产中,菌棒放置密度过高,出菇率并没有达到预期。此后的合作,食用菌所的专家变得更为小心谨慎,团队成员直接蹲点在企业,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创新解决方案。
由团队首创的“设施制棒+生态出菇”的模式现已十分成熟,成为市场上最主要的香菇生产模式,同时,也成了不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最有效的产业之一,有近50%的贫困县在产业布局中选择了香菇。在该模式下,龙头企业只需要负责菌棒制作与菌菇销售,菌菇出菇管理则全权由农户负责。“菌棒的制作条件、成熟度的准确研判决定了出菇率,如今把技术环节留在企业和专业团队,农户只需要投入时间做好出菇管理,就能有效提高收益。”如今香菇的售价并不昂贵,但在龙头企业的帮扶下,低投入、高产出让菇农们获得了很好的收益。该模式下,菌菇出口的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不少国家直接将进口菌菇改成了进口菌棒。
现在,每年有300多份香菇母本资源自食用菌所的菌种保藏中心发往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菌种和培养技术的重要性,我们科研团队也会继续接力,研发更优质的菌种同时将持续探索工厂化栽培的更优模式,继续推动香菇等菌菇产业的蓬勃发展。”宋春艳等新一代食用菌专家对产业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兼职创业,药学人路在何方?
- 下一篇:乐都蒲台乡农民发了“养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