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奶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0(2)

  7.优化产业带布局。以“繁”促增量,推广优质冻精、性控冻精,开展自繁自育。以“引”促增量,鼓励养殖场户引进优质母牛。以“投”促增量,鼓励社会资本和龙头加工企业投资兴建奶源基地。以呼和浩特市为核心的沿黄地区,荷斯坦奶牛存栏达到75万头,建设优质高产奶源基地。呼伦贝尔市岭东和兴安盟等嫩江流域及通辽市、赤峰市西辽河流域,以荷斯坦奶牛为主,推动乳肉兼用牛发展,荷斯坦奶牛和乳肉兼用牛存栏分别达到45万头和20万头,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奶源基地。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牧区,以三河牛、西门塔尔牛等乳肉兼用品种为主,存栏达到20万头,建设特色绿色有机奶源基地。中西部地区鼓励发展萨能和东弗里生等品种奶羊养殖,存栏达到50万只,建设高品质奶源基地。草原牧区马、骆驼等保持存栏稳定,培育发展马奶、驼奶等特色奶源基地。(自治区农牧厅负责)

 

  8.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支持家庭奶牛养殖场规模化经营,实施标准化牧场建设,按照“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要求,推动中小牧场改造升级,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到2022年,50头以上的家庭牧场和合作社全部完成标准化改造提升工作。(自治区农牧厅负责)

 

  9.加快发展数字化牧场。支持养殖企业、乳品企业自建、合作牧场开展“数字牧场”建设,对繁育、饲喂、挤奶、保健、防治、运输、粪污处理等关键环节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牧场养殖过程可视、生产过程可控、质量可追溯。到2022年,乳业龙头企业自建、合作牧场全部实现奶源数字化管理,奶源质量追溯和品质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治区农牧厅负责)

 

  (四)打造一流加工企业。

 

  10.支持大型乳品企业国际化发展。发挥乳品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大型乳品企业在优势区域布局自有奶源基地和加工厂,突出抓好9个产业集聚集群项目,引领奶业全产业链发展。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用世界级的奶源、技术、标准,打造世界级企业和国际品牌,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到2022年,大型乳品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进入世界奶业前列。(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局、农牧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1.促进中小乳品企业差异化发展。支持中小乳品加工企业进入食品产业园,加强与上下游中小企业配套合作,实施标准化生产,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在城市和人口密集区开展巴氏奶生产,发展“自有牧场+奶吧”等产销模式,培育巴氏奶消费群体。开发羊奶等特色奶制品,扩大生产能力。到2022年,形成一批区域特色小型乳品加工企业,推进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局、农牧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2.鼓励民族奶制品特色化发展。完善优化民族奶制品生产加工许可市场准入机制。构建集奶畜养殖、良种繁育、饲草种植、生产加工、经营销售、运输储藏等于一体的标准体系。开展民族奶制品标准化提升行动,推动奶源基地和加工一体化建设。到2022年,打造300个民族奶制品生产标准化示范标杆厂。(自治区农牧厅、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做强一流产品。

 

  13.提升乳品质量。实施奶业生产标准化行动,集成推广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完善奶产品全程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采用优质饲草料、科学饲养配方、先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提高生鲜乳标准化生产水平。到2022年,规模牧场生鲜乳乳蛋白率达到3.2%、乳脂肪率达到3.8%。(自治区农牧厅、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加强乳品全程监管。强化养殖环节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加大疫病防控力度,推进布病和结核病净化,从源头上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对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乳品企业实行精准化、全时段管理,依法取缔不合格生产经营主体。实施乳品质量安全检测计划,科学合理设定检测项目,支持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质量安全检测。支持民族传统奶制品加工园区实验室建设,开展原料奶及奶制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守好民族传统奶制品生命线。坚持执法检查与监督检测联动,行政与司法衔接,严厉打击违法添加行为。加强复原乳监管,严格落实标识制度。(自治区农牧厅、市场监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创建一流品牌。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