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粮油之央媒地方行”走进四川 聚焦“天府菜油” 探访“四川好粮油”(2)
时间:2020-12-16 03:08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贡米”,也称“御米”,是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稻米品质的最高褒奖。在广元市昭化区,有一家以生产“贡米”著称的粮食企业——广元市山清米业有限公司。在这里,企业相关负责人向媒体团介绍了“王家贡米”系列之“御品”“ 稻渔生态米”“荷花香米”“王家大米”等产品。据了解,山清米业占地20亩,拥有日产100吨大米和日产15吨高端大米生产线,年生产能力30000余吨。在品牌的加持下,其“王家贡米”系列产品远销浙江、福建北京、广东等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毋庸置疑,地方粮油品牌建设,离不开地方特色文化。其独有的历史、地域、人文等特色展现着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推动品牌传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推动科技创新,打造智能化粮油新工厂 打响优质粮油金字招牌,品质是根本,科技是关键。 在成都市新兴粮油有限公司,媒体团参观了国内先进的油菜籽(仓储、预榨、浸出、精炼)全自动生产线和先进完善的检测设备。该设备日加工油菜籽能力450吨,年加工油菜籽能力28万吨。 据了解,目前新兴粮油已经启动“中国好粮油油脂油料”技术改造项目。改造项目全部按照国际自动化程度最高、智能化水平最强、绿色节能、环境友好的理念来进行设计和配置。
在遂宁市,媒体团实地探访了遂宁市中豪粮油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小榨浓香菜籽油加工厂。该工厂可实现智能仓储、智能生产、智能管控、智能采集和智能追溯和“一键式”管理,实现了传统生产的换挡升级。 中豪粮油相关负责人提到,公司还与国家粮科院、西华大学等深入合作,建成“全程不落地”绿色粮油收储保障体系,研发出“低氧储存、智能压榨、微波震动、离心脱杂、浓香精炼”五大核心工艺技术。该技术带动优质油菜籽出油率增加5.2%、产品优品率整体提升21%。 “好基地才能种出好原料,好原料才能生产出好产品,我们通过良好的销售反向带动基地更好的种植,形成种植、生产、销售三大环节的良性循环。”绵阳市安州区,绵阳辉达粮油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向媒体团介绍了公司品牌建设经验与产品特色亮点。 他表示,好原料加好工艺才能榨出好产品,为此,绵阳辉达粮油研发出独特而先进的自动化小榨生产线,自动定量、自动温控、自动出锅,经过小榨挤压出来的油去除杂质后方可供消费者购买、食用,深受消费者喜爱。 助力脱贫攻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实施优质粮食工程,能够有效助力粮食产区农民脱贫增收。对此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投入40多亿元,倾斜支持20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实现粮食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机衔接。“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开展优质粮食订单收购,引导农民种好粮、卖好价。 在四川,这样的示范企业有很多。作为在川央企,中纺粮油(广元)有限公司以“中国好粮油”行动为切入点,通过产业发展持续带动农民增收,实现产业扶贫。公司推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曌福”牌非转基因菜籽油系列产品,依托广元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贫困区域乡镇政府合作建立了新型油菜籽种植示范基地;全力推进“政企合作+订单种植(三产融合)+定向采购+生产加工+品牌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为落实地方精准扶贫和产业带动增收开辟新的途径。 “我们计划自由收购8000吨,目前已收购稻谷2400吨,预计12月底前完成6000吨优质稻谷收购任务。此项任务完成后预计可带动农民增收300万元。”在川粮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媒体团介绍了公司今年市场收购情况。据了解,川粮米业通过“中国好粮油”四川行动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建立了优质优价收购合作体系,推行利益共享机制,带动农民种植优质水稻,促使种植区域、品种、结构得到优化,有利于推动工农复合型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
- 上一篇:拒绝餐饮浪费要从基层做起
- 下一篇:燕之屋115℃鲜炖燕窝助力燕窝产业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