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价格上涨势头难持续(2)
时间:2020-11-16 17:49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秦玉云认为,从各方面看,粮食价格上涨势头难以持续。从生产看,我国粮食生产连获丰收,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优质品种数量增加,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保持国内市场供应和维护价格总体稳定有保障。从库存看,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政府粮食储备体系健全,库存规模充实,仅地方储备就能满足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产销平衡区4.5个月以上的市场供应量,政策性粮食库存规模庞大。从进口看,目前疫情对国际粮食贸易供应链、物流链并未造成实质性影响。今年以来,玉米及高粱等替代品进口增加较多,有效调剂了国内余缺。 多措并举稳定粮价 粮价稳,则百价稳。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是农民、企业还是粮食行业专家,都认为稳定的粮食价格和供给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尤为重要。专家认为,需要进一步强化措施稳定粮价,确保农民“种粮卖得出”,确保市场粮源供应稳定。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首先要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基础地力。强化科技支撑,推广良种良法配套等增产技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层层压实责任,扭转一些地方忽视粮食生产的倾向。 同时,要通过调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粮食价格预期,激发种粮农民积极性。今年春耕时节,国家有关部门提高了2020年水稻最低收购价格,调动了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扭转了早稻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7年下滑势头。近日,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202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每斤提高了1分钱。虽然提高幅度不大,但有利于稳定粮食价格预期,有利于农户合理安排明年粮食种植。 此外,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粮食宏观调控作用。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灵活安排政策性粮食投放,截至11月12日,共组织政策性粮食拍卖212场次,总量达到1.037亿吨,有效满足了企业用粮需求。加强政府储备吞吐调节,有的省份采取了适当放宽地方储备收购水分要求、延长轮换架空期等措施,满足加工企业阶段性用粮需求,促进区域市场平稳运行。 另外,还要继续深化粮食产销合作,顺应粮食“大流通”形势,构建一个稳定的粮食自由流通体系,完善供应链,有序搞好搞活国内粮食购销,确保粮食跨区域有序流通。象屿农产总经理陈代臻表示,目前象屿农产已在黑龙江构建起玉米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在富锦、北安和绥化三地建设粮食加工产业园区,并构建起一张从产区到港口再到南方销区的北粮南运大流通网络,每年粮食经营量1000多万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