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食用菌生产用药质量安全状况调查(2)

  (一)检出农药种类较多原因。一是食用菌登记农药较少。登记可在食用菌生产中使用的农药有6种,以杀菌剂为主,食用菌生产中可选择的合法使用药剂种类较少,在出现病虫害问题时农户会根据农资店推荐或生产经验自行选择其它药剂,导致农药检出种类较多。二是对农资店监管力度不够。农资店是农户获得药剂的主要来源之一,但调研发现,部分农资店存在滥卖农药、不合理推荐情况,推荐用药超出了实际允许使用的范围。

 

  (二)禁用农药检出原因。综合各类调研及文献资料,分析食用菌禁用农药来源主要可能有两方面:一是违法使用。食用菌生产者,特别是一些小农散户对食用菌禁用农药的认知不够,好用、有方便渠道获得是最主要考虑因素,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区确实存在使用克百威熏蒸菇棚杀虫的情况。二是栽培料带入。食用菌栽培原料主要为水稻和玉米秸秆、棉籽壳、木屑等农业下脚料,残留农药引入到终端食用菌产品可能性较大。以本次调查检出率最高的矮壮素为例分析,矮壮素常用于棉花种植中,食用菌生长过程中不需要施用矮壮素,但是棉籽壳、棉屑等农业下脚料是茶树菇、草菇、平菇等人工栽培食用菌基质的主要原料之一,栽培料可能是这些食用菌子实体中矮壮素的主要来源。

 

  四、主要建议措施

 

  (一)加强对农药标识说明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严格农药包装标识管理,对于要求标识而未标识、不允许标识而违规标识及标识不清不明不规范的产品,应依法进行处罚,并加强对登记审批有效期内农药的审核查验工作。

 

  (二)加快食用菌用农药登记及相关标准制修订。农药登记方面,加快推进食用菌用药登记进程,开展大宗及特色小宗食用菌品种的用药筛选试验及农药登记药效试验、残留试验,逐步解决食用菌用药需求。标准方面,研究制定不同品种食用菌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程,为科学生产、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加强食用菌生产用药监管及评估工作。在前期摸排基础上,聚焦问题隐患,加强食用菌中以杀虫剂、杀菌剂为重点的农药监督抽查,结果以适当方式反馈给当地监管部门进行核查处置。对发现的使用量大、应用面广、危害程度高的问题农药及产品(如矮壮素、银耳产品),进一步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明确其残留来源、代谢途径、消除规律等,进而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

 

  (四)加强科学用药宣传和技术指导。结合食用菌产业分布实际,组织制定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系列规程,示范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加强对食用菌生产用药的科普宣传和培训,组织行业协会等力量,印制一批食用菌禁用药、可用药清单,广泛悬挂张贴,引导菇农正确选用农药,提高科学用药意识和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