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虾稻产业推进全链标准化
时间:2020-10-20 13:51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日期:2020-10-20 来源:湖北农业信息网 浏览:184 虾稻产业如何提档升级?潜江市在种养标准化的基础上,决定用3年时间,完成生态养殖、产品加工、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虾稻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促进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分拣、置冰、打包、发货——10月16日上午,在位于潜江的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唤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股东熊呈祥麻利地将20箱小龙虾发往成都,“一箱50斤,每箱卖1000元,明天凌晨抵达。”
“箱子上四面打孔,箱中置冰块,表层放浮冰。小龙虾装箱后,至少72小时内可保鲜活。”熊呈祥介绍。
“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入驻商户近600户。来自全国各地的小龙虾抵达后,经标准化冷链物流服务,销往全国480多个城市。今年以来截至10月10日,这里已销售小龙虾17万吨,交易额67亿元。”潜网集团办公室副主任苏静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冷链物流标准化,是我市推进虾稻全产业链标准化的一个缩影。”在2020年世界标准日来临之际,潜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吴明星介绍,潜江虾稻产业综合产值去年达到420.4亿元。今年7月,潜江市政府出台意见,决定用3年时间,完成虾稻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包括生态养殖、产品加工、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六大标准)建设,助推该产业早日实现千亿元产值目标。
种养标准化
撬开农民致富门
走进华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山科技)潜江赵脑基地,眼前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树成行、排灌分开、出入畅通。
“约万亩虾稻田流转给我们公司后,被分成260块,每块均为40亩,中间是稻田,四周是虾渠。”华山科技董事长助理晏则芳介绍,虾稻田改造好后,公司再返租或倒包给农户,并通过成立农机(资)合作社,引导他们标准化种植、养殖。农户养的虾、种的稻可卖给公司,也可面向市场出售。
66岁的马玉林从华山公司返包了40亩虾稻田。他告诉记者,插秧、下肥、割谷,用的都是机械。“我只管水、管鸟,一年轻松赚个10多万元。”
潜江是虾稻连作模式的发源地。2000年10月,潜江市积玉口镇农民大胆尝试稻田养虾,成功探索出了虾稻连作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特点是种一季中稻养一季小龙虾。该模式后来发展为“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由过去种一季稻养一季虾变为种一季稻养两季虾。
为使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得到迅速推广,潜江以创建虾稻生态种养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平台,逐渐形成了由潜江主导的小龙虾养殖标准化体系。该市起草的《克氏原螯虾 虾稻轮作养殖技术规程》《虾稻共作 中稻绿色种植技术规程》《小龙虾冷链物流服务标准》等湖北省地方标准已发布实施,起草的《潜江龙虾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规程》由中国渔业协会发布实施,成为行业标准。
如今,潜江共有标准化虾稻共作示范基地80万亩,建成了13个万亩高标准连片基地,亩产龙虾达200公斤,虾稻600公斤,每亩平均纯利润达到4000元左右,带动10万人致富、2万人脱贫。
加工标准化
撬动企业市场话语权
“今年以来,华山科技的虾仁出口锐减。而以前没有出口的调味虾,今年首次出口至日本、新西兰、荷兰、韩国等地,共出口600吨,创汇320万美元。”谈及今年销售,晏则芳介绍,今年截至10月初,公司销售收入达到4.5亿元,全年收入可望与去年持平。
“加工产品达不到国际标准,是不可能出口欧美市场的。”晏则芳表示,华山科技的调味虾等加工产品,均按国际标准生产,在出口前通过权威部门检测。
“在小龙虾精深加工方面,我们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其中生产过程的标准达到27项,产品质量标准达到37项。标准支撑了我们整个产业发展。”潜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任科员徐波说,潜江现有13家小龙虾龙头加工企业,加工生产了整肢虾、虾尾、虾仁、虾球等10多个系列,辣粉虾、茴香虾、麻辣虾、蒜蓉虾等60多个品种,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出口21个国家和地区。 (责任编辑:admin) |